首頁 政經 正文

科技創新“沿途下蛋”與耐心資本“拉長周期”

2024-07-30 16:05 中國發展網
新質生產力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技術創新和高效能的生產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杜壯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從數據來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上半年經濟發展的突出特征,并具體表現在動能轉換、結構升級、質效提升三個方面。

上半年,大國重器頻頻“上新”:國內首個“地面空間站”通過驗收,C919大型客機累計交付6架,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嫦娥六號實現月背采樣返回,成功搭建國際首個通信與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4.3%,高技術產業投資快于全部投資6.7個百分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目前,我國正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技術創新和高效能的生產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科技創新,特別是注重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創新,這需要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過程中,科技創新“沿途下蛋”與耐心資本“拉長周期”相輔相成,成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沿途下蛋”讓科技創新緊密貼合市場需求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要看科技創新是否“勝人一籌”,更要看科技成果轉化能否“先人一步”。

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推廣借鑒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的通知》,推廣五方面47條“深圳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轉化機制。

“沿途下蛋”,這是一個對“科研—轉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創新生態鏈的形象比喻。其中,“沿途”指的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下蛋”指科技成果能應用轉化,能服務產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微信圖片_20240730161709

近年來,中部地區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因地制宜,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圖為一架無人機從中科安飛(合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自動機庫起飛后,沿著預設路線進行路面巡檢。新華社發(郭如琦 攝)

“依據患者CT影像,我們用一套智能算法通過三維建模設計治療方案,再用手術機器人按術前計劃精準實施手術,有效提高手術效率和安全性。通過‘AI+手術機器人’的方式重塑骨科醫療,改變傳統骨科手術的診療模式,輔助醫生高效、精準、安全地完成每一臺手術。”在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亦莊)國際機器人產業園的北京長木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木谷”)實驗室中,記者看到,一條機械臂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正在靈活地展示骨科關節置換手術的關鍵環節。

關節置換術通過切除與重建、截骨與重建、復位與重建來幫助精準恢復患者關節結構與功能,傳統骨科手術在重建這三個過程中,常常會因為手術不精準而出現重建位置偏差,造成一系列并發癥。“因此,業內人士常說,骨科手術術前規劃成功,就成功了一半。”長木谷董事長張逸凌告訴記者,他們將人工智能技術和手術機器人技術應用到整個骨科領域,不僅能夠進行診斷,還能夠直接進行手術,讓年輕醫生快速達到專家水平。

這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經歷了5年多的時間。長木谷通過自主創新,為骨科醫院提供了數智化、智能化、全流程、多病種解決方案,其中人工智能技術讓醫院可以無需購買設備,通過云端服務即可享受精準化、定制化的醫療服務。

與大多數科技公司一樣,長木谷加大了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不同的是,他們不僅注重專業化的培育,更注重商業化的運作。張逸凌介紹說,在團隊組建上,長木谷建立了醫工結合的商業化團隊,培養從產學研到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全鏈式人才。“此外,落戶北京亦莊也是長木谷商業化版圖的重要部分——這里不僅有專班服務企業,未來還有諸多機器人全產業鏈企業在產業園‘生根發芽’。希望未來可以與‘鄰居’們共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生產更多原創性產品,讓更多人受益。”

科研機構依托自身強大的前瞻性、引領性能力,聚焦產業需求共性痛點,給企業賦能。與此同時,一些科研企業和平臺也在孵化自己的“蛋”。這些都將催生產業集聚效應,甚至開辟出一條嶄新的產業發展路徑。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記者表示,科技“沿途下蛋”強調科技創新過程中的靈活性與適應性,要求科研團隊和市場主體能夠敏銳捕捉技術發展趨勢,并根據實際需求“沿途”進行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下蛋”。“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對市場的精準洞察力和快速響應力,讓科技創新緊密貼合市場需求,方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行業需要更多長期、耐心、負責任的資本

科技創新企業通常具有高投入、長周期、經營不確定性大等特征,從本質上看,與堅持“拉長周期”的耐心資本高度契合。

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時,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這也是“耐心資本”首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提及。

耐心資本,即長期投資資本,對于處在轉型期的經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耐心資本的價值在于長期視角和穩健策略。投資者需要在市場波動中保持冷靜和耐心,才能真正看到長期回報。它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還能在市場波動時發揮穩定器的作用。

上半年,一系列圍繞“耐心資本”與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密集出臺。6月19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旨在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

創業投資具有“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典型特征,更加適應種子期、初創期和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六項17條細則,涵蓋募、投、管、退等全鏈條,支持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

“新技術與新產業融合發展,創業企業與長期資本共榮共生。”盛世投資董事長姜明明告訴記者,當下,私募股權投資已成為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來源,在推動企業成長和產業升級、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激發并提升市場活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工信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已經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2萬家。隨著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快速涌現,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壯大耐心資本的途徑。如,上海市已出臺設立引導基金、稅收優惠等30多項舉措,吸引更多長期資本投入科創領域;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領域共設立4支百億級政府產業投資基金,吸引帶動一批有耐心、重創新的資本積極布局科技創新賽道;規模達500億元的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近日正式啟動運行,通過與產業資本、社會資本、金融機構等開展深度合作,搭建產融互動的高效對接平臺……

上半年,重點領域投資加力,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1%和11.7%,高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2和7.8個百分點,推動高技術產業不斷發展。

姜明明表示,培育新質生產力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科技的原創性和資金的持續投入能力是硬科技領域創新創業最終比拼的關鍵。因此,行業需要更多長期、耐心、負責任的資本。

推動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科技創新的原創性、顛覆性、革命性,也就意味著要走一條更漫長、艱苦的長路,面臨高投入、長周期、經營不確定性等重重挑戰,需要在耐心資本的陪伴下推動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目前,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加快。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數字產品制造業賦能智能化。

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應用場景加速落地,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融合。1~5月份,規模以上互聯網數據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2.0%和22.4%。

數字經濟發展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動力來源。從消費端看,隨著年輕消費群體快速成長,居民消費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更高質量發展,對商品的質量和設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眾多電商平臺中,“得物”追求差異化發展道路,建立“先鑒別、后發貨”模式,陸續建成百萬平方米智慧供應鏈集群,對平臺交易的商品進行品質檢驗和真偽鑒別。作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得物”自主研發機器學習平臺,近三年投入研發費用數十億,在嘉定區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查驗鑒別基地。

“得物”相關負責人表示,區別于僅適應簡單商品類型瑕疵檢測的傳統算法,“得物”人工智能商品鑒別大模型是目前國內唯一面向復雜場景的人工智能缺陷檢測與真偽鑒別算法,每天可鑒別商品超50萬件,較人工鑒別提效4倍以上。

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強化創新驅動,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動力活力”是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的五項主要任務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要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培育壯大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推動科技進步還面臨一些體制機制方面的制約,且科技創新政策與經濟、產業政策的統籌銜接還不夠。在朱克力看來,通過加強產學研用融合、優化投資環境和退出機制、提高投資者認知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動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應認識到,這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與協作。”

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也是“最大增量”。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經濟,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耐心資本給市場以耐心,市場給科技創新以信心,科技創新又反哺資本,形成了良性閉環。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