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2024-08-25 15:27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產業鏈 供應鏈

摘要:對于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相關受訪專家表示,應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兩只手”的作用,共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而這在三個關鍵詞中有所體現,即自主可控、風險評估、有序轉移。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 張洽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并作出了系統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一文中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

 近年來,山東省持續加大海洋工程裝備自主研發力度,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優勢海工裝備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圖為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在生產多層稠油熱采平臺。新華社 

近年來,山東省持續加大海洋工程裝備自主研發力度,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優勢海工裝備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圖為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在生產多層稠油熱采平臺。新華社

對于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相關受訪專家表示,應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兩只手”的作用,共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而這在三個關鍵詞中有所體現,即自主可控、風險評估、有序轉移。

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決定》提出,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健全強化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

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2020年8月,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涉及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多領域的政策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國元證券分析師程舟航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分析了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情況。在橫向維度上,重點關注算力與存儲產品。從下游應用需求來看,人工智能(AI)賦能的趨勢已經形成;從供給來看,AI已經上升到國家生產力層面。在縱向維度上,從供給端來看,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體系重塑使得供應鏈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國將加速推動生產環節必需的各類設備與材料的國產化,大力培育本土半導體支撐產業;從需求端來看,AI推動新的產品技術創新周期,將催生出新的設備投資及耗材需求。

資金助力也十分重要。5月24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基金將采取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兼顧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

再以醫療裝備為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表示,醫療裝備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基礎,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這個領域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很重要的一點是核心關鍵部件的攻關。

“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已經實現了國產整機替代,但仍面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及關鍵部件方面的瓶頸制約。”魏琪嘉認為,突破這一瓶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著力破解行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偏小、中高端市場國產產品占有率低的局面。“總的來看,在打造自主可控產業鏈供應鏈過程的實踐中,應具有系統觀念,醫療裝備行業是一個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的行業,涉及多個環節,破解難題關鍵是抓住主要矛盾,對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細分行業,強化核心部件攻關力度。”

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

《決定》提出,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

近年來,為爭奪全球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主導優勢,發達國家紛紛推出了針對特定領域的產業政策,這些政策以“公平競爭”“削減通脹”等為名,行“保護本國產業、打壓競爭對手”之實,具有典型的泛政治化色彩。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天陽表示,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歧視性產業政策抑制了全球化上升時期國際分工體系對分散生產和長距離貿易的布局偏好,尤其是在集成電路、大容量電池等對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至關重要的領域,密集投放的產業政策有可能導致國外相關領域的頭部企業進一步收緊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供給,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構成負面擾動。

魏琪嘉表示,評估和應對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產業鏈供應鏈是非常復雜、各環節普遍聯系的系統。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應堅持因業施策,結合行業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的產業組織形式等因素,進行風險評估并精準施策。在評估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大型行業協會、行業頭部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中小企業代表、專家智庫等的作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價和評估。分行業做好重點指標的監測,完善運行監測機制。在前期研究和探索的基礎上,建議做好系統指標的構建,為機制化評估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維富表示,對關系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關鍵礦產資源、裝備制造、半導體芯片、大宗商品等重點領域,應加強對其產業鏈供應鏈發展趨勢的分析研究,密切關注世界主要國家的戰略意圖和戰略舉措,分析研判其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現實與潛在影響;同時,應利用海關商品與服務貿易大數據構建全產業鏈和全供應鏈的監測預警平臺,定期發布預警簡報,強化風險管理和應對,最大限度降低外部沖擊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消極影響。在微觀層面,企業尤其是鏈主性龍頭企業應盡快建立健全應對產業鏈供應鏈短期沖擊與中長期風險的預防機制,建立多來源的供應系統,制定原材料與關鍵部件的儲備計劃,以避免供應沖擊和供應鏈中斷造成的產業與經濟安全危機。

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

《決定》提出,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推動轉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工業室主任、研究員徐建偉認為,推進國內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是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內容。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條件和水平差異大、互補性強,推進產業在國內梯度轉移既有條件和可能,也有需求和動力。

徐建偉表示,近年來,通過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搭建產業轉移對接合作平臺、加強產業轉移政策引導等,國內產業轉移取得積極顯著成效,承接地產業水平和發展能級大幅提升,形成了一批可在更大范圍內推廣的經驗和做法。對標高水平轉移和高水平承接,仍需要進一步深化轉移協作機制改革,破除發展中的障礙制約,更好調動轉出地和承接地積極性,既為轉出地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強化支撐,也為承接地產業發展創造條件、注入動能。

徐建偉給出以下四點建議:一是增強產業轉移信息的密切對接交流,完善產業轉移平臺服務功能,強化企業、項目、科技、市場等信息的收集、覆蓋和更新,促進轉出地和承接地的供需銜接,把“轉什么”和“接什么”的互補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二是促進生產要素的順暢流動和優化配置,在用地、產值、收益等方面探索跨區域分享的有效機制,在資質互認、信用監管等方面加強銜接,進一步增強承接地的要素承載能力,降低企業轉移落地的成本。

三是創新產業跨區域合作模式,在園區托管共建、離岸科創中心、離岸轉化孵化、科技金融輻射等方面探索新舉措新辦法,以轉出地的優勢功能補齊轉出地的發展短板。

四是引導承接地耦合協同發展,防止一哄而上、重復引進,強化承接地上下游分工合作,在項目引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載體、應用場景等方面錯位協調、形成合力,做到共建產業鏈共享供應鏈,合作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

“在推動協作的過程中,關鍵是要做好利益分享機制。”魏琪嘉強調,這既是重中之重,也是促進產業有序梯度轉移的重點所在。

魏琪嘉表示,當前,從模式上看,主要有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對接合作、區域間產業轉移合作、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合作這三種對接合作模式,一方面能夠加速制造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另一方面可通過探索構建技術轉移體系,促進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更加高效,技術轉移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科技成果的擴散、流動、共享、應用更加順暢。

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兩只手”的作用

在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方面,如何更好發揮政府與市場“兩只手”的作用?

魏琪嘉表示,政府的職責就是精準施策。具體而言,有些問題是由于突發因素的影響而臨時產生的,有些是在工業化進程中必須經歷和面對的,還有些則是由于國際環境變化、逆全球化現象抬頭的影響所導致的。因此,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實踐中,既要打“殲滅戰”,聚焦重點,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加速打通堵點,也要打"持久戰",把握產業發展的階段特征和技術演進規律,著力強化基礎能力建設,走穩走好必要的積累過程。

魏琪嘉表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兩類重要的驅動力量。因此,發揮市場的作用,具體來看,就是要形成一個有利于各類要素在兩類產業之間自由流動、自由切換的長效機制,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給予兩類產業同等的引導政策與要素保障支持政策。通過持續塑造公平競爭環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培育更多的具有領頭雁效應的經營主體,夯實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適時形成一批典型案例,為各地結合實際開展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參考借鑒。優化政策支持方式,提高政策支持的精準性與有效性。在推動兩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務實推進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對接,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魏琪嘉強調,經營主體要在具體的經營實踐中發揮好作用。龍頭企業擁有良好的研發體系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對于實現產業鏈內部企業協同發展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應發揮國有資本在產業轉型升級、高精尖技術突破、完成急難險重任務、應對外部風險沖擊等方面的“壓艙石”作用。同時,順應市場規律積極培育“隱形冠軍”企業,優化支持中小企業在產業鏈某一環節、具體領域深耕細作的政策體系,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