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潮州市饒平縣科技創新引領獅頭鵝產業創新發展

2024-08-27 15:46 中國發展網
潮州市饒平縣

摘要:該縣依托“科技小院”,累計柔性引進中國農業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高校的教授、副教授等9名,碩士、博士生15名,推動更多“候鳥型”“季節型”高層次人才向饒平集聚。

中國發展網訊 聶金秀、魯利韋、記者羅勉從潮州市饒平縣了解到,近年來,該縣以科技創新引領獅頭鵝產業創新發展為試點破題,依托縣獅頭鵝國家保種中心,聯合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打造國家級科技小院,引進多名科研人員長期入駐、扎根農村,圍繞獅頭鵝選種、育種、飼養、加工等開展全產業鏈科研攻關,指導農戶科學化養殖、生產,有效破解科技和產業“兩張皮”問題,為饒平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提供有益借鑒。2022年7月,“廣東饒平獅頭鵝科技小院”成功入選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支持建設名單,系潮州市唯一一家。

66cc41ed5a0af

統籌聯動 建設一個科技小院

該縣積極調動“政、產、研、學、用”各方力量,選準縣獅頭鵝國家保種中心建設單位(廣東立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建院企業、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作為共建單位,建立“校地企”合作機制,充分整合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與廣東立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要素,聯合推行“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農戶”新模式,通過“產學研用一站式”服務,切實解決小院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團隊入駐、科學普及、技術推廣、成果應用轉化等問題。同時,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廣東立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入1500萬元保障科研人才日常生活及研學需求,并謀劃共建“政產學研用”科教示范基地、“獅頭鵝”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平臺,助力“科技小院”做大做強。

精準滴灌 引育一批專家人才

該縣依托“科技小院”,累計柔性引進中國農業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高校的教授、副教授等9名,碩士、博士生15名,推動更多“候鳥型”“季節型”高層次人才向饒平集聚。“小院子”獨有的“大情懷”更是成功吸引中山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6名高校生落戶廣東立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持續為農服務、為地方企業發展增添新動能。同時,采取“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零費用”方式服務農戶,圍繞獅頭鵝飼養管理技術等方面開展科普服務和技術培訓,努力把更多本地農民培養成為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打通服務農民“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專題講座近萬次,發放技術資料10萬余份,受益群眾10萬人。

靶向發力 破解一批制約難題

解決獅頭鵝養殖過程中,飼養不規范、管理水平不高、布局不合理、疫病風險大、缺乏技術支撐等瓶頸問題,小院師生堅持問需于民,將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并先后深入饒平縣吳園獅頭鵝種養合作社、饒平縣浮濱豐樂獅頭鵝飼養有限公司、饒平縣瑞啟種養有限公司等開展實地調研,對村民需求進行分析研判,把準獅頭鵝全產業良性發展脈搏。同時,積極邀請疫病防控、食品加工、冷鏈設備、化工材料、品牌營銷等領域20余位專家深入養殖、加工企業解決實際生產難題,通過開展飼料替抗、種蛋消毒、細菌分離鑒定等10余項科研試驗,成功開發1套飼料發酵技術、研發1套獅頭鵝種鵝無抗養殖技術、建立1套適用于規模化鵝場的綠色、生態、經濟的疫病防控技術,優化1套“獅頭鵝鹵鵝”保鮮、儲存技術。

科技賦能 帶動一方鄉村振興

該縣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獅頭鵝健康養殖(飼料替抗)技術從“實驗室”到“大市場”,成功使母鵝發病率降低20%~30%、雛鵝育雛期的成活率提高5%以上,為當地企業擴大近一倍的養殖規模。高堂鎮吳園種養合作社種鵝養殖規模從2萬只增長到近4萬只,近四年為饒平獅頭鵝養殖及加工企業增收近500萬元。

該縣依托科技小院搭建獅頭鵝產業鏈對接橋梁,建立“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開展“訂單”農業,形成“前期企業提供鵝苗、管理和技術支持——中期農戶自行將獅頭鵝養成年——后期企業以高于市場價5%的價格進行回收”的閉環模式,擺脫以往坐等經銷商收購,產品低附加值、售價波動明顯、收益較低且不穩定的被動局面,帶動2280多戶農民戶均增收1000多元,實現農戶、企業“雙贏”。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