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走向臺前 浙江民營經濟透出三重新變化
摘要:浙江民營經濟向上生長的韌勁來源于向“新”而行的沖勁。今年以來,浙江把“創新”置頂,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齊頭并進,共同繪就了一幅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
中新網杭州12月30日電(奚金燕 藍伊旎)2024年正進入尾聲,這一年,民營經濟大省浙江分別以106家、109家和19家上榜企業的數量拔得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民營企業100強”三張榜單的頭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這份“大滿貫”的成績單,折射出浙江民營經濟在創新驅動、全球開拓和精神傳承中不斷煥發出來的新氣象。
浙江民營經濟向上生長的韌勁來源于向“新”而行的沖勁。今年以來,浙江把“創新”置頂,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齊頭并進,共同繪就了一幅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
傳統產業如何煥新生機?向“高”攀登或許是答案之一。
從農機配件起步到生產電梯、鍋爐、盾構機,再到進軍核電設備、航空部件、清潔能源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西子聯合控股通過不斷的技術積累一路向前。目前,該集團旗下的西子航空成功中標國產大飛機C919的機身(含中央翼)裝配和零件制造工作包,成為繼中航西飛、上飛公司后的第三家供應商,也是全國唯一一家民營企業供應商,奠定了穩固的行業地位。
在西子聯合控股集團董事長王水??磥恚?ldquo;高端制造很辛苦,但這條路上不擁堵,現在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與此同時,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正為浙江注入源源動能。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浙江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5%、7.5%、7.3%,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憑借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企業為主體、以新質生產力為支撐的創新驅動發展模式,浙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據悉,浙江專利授權量已達38.2萬件,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6.5萬件。
眼下,練好內功的浙企走出去的方式也愈加豐富,逐漸從產品出海變為品牌出海,從單打獨斗走向聯盟拓市,迎接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
作為擁有20余年“出海”經驗的國際化企業,華立集團不僅自身在全球擁有10個生產制造基地,其運營的“泰中羅勇工業園”更是吸引涵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居等領域的近250家中國企業入駐,賦能企業抱團出海。
“浙企出海現階段的重點是要帶動更多的企業一起走出去。”華立集團董事會主席汪力成表示,要盡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改變簡單的外貿出口思維,進入更高境界的全球化發展模式。
吉利全球營收約50%來自海外市場;正泰集團業務遍及了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南卡通累計出口動畫片60萬分鐘,進入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播音系統......今年前11月,浙江外貿進出口4.81萬億元,其中出口3.57萬億元,同比增長9%,穩中有進。
創新和出海,是浙企與時俱進、奮楫篤行的有力印證,更離不開浙商精神的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當下,不少新生代浙商嶄露頭角,成為一股崛起的新生力量。
“接班,不僅是事業班,更是精神班、責任班和文化班。”身為“紡二代”的新鳳鳴集團董事長莊耀中一語道出新生代浙商的使命感。
從傳統產業的煥新,到新興領域的崛起,再到國際市場的開拓,越來越多的浙商新星冉冉升起的同時仍不忘前輩囑托:華臨綠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鄒華表示,“四千精神”始終激勵著浙商發展前行,甚至是取得成功的法寶之一;潔麗雅家居總裁石晶則認為,新生代站在父輩肩膀上成長,有著更大格局與更高視野,因此更要創新經營理念,以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視野領跑未來......
新變化離不開政策引導和信心加持。近年來,浙江接續推出支持民企發展的系列政策,推動民營經濟再創新輝煌,實現新飛躍;連續多年深入實施“浙商青藍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計劃,助力新生代浙商接棒。
浙江各地也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如杭州多次舉辦企業家早餐會、湖州設立民營企業家節等,架起政企對話的橋梁,凝聚起各方共識與合力。
如今,在浙江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節點。可以看到的是,浙商新生力量正在走向臺前,在創新發展、全球拓展和精神傳承中接續奮斗,書寫屬于自己的時代篇章。未來,這股力量也將推動浙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年終特稿)新生代走向臺前 浙江民營經濟透出三重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