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減負期待更多“一表通”|時評
摘要:傳統報表制度本質上建立在部門信息壁壘之上,各系統間數據格式不統一、更新不同步形成“信息孤島”,迫使基層干部淪為數據搬運工。
“我在鎮上負責民政救助工作,要對接上級多個部門。以前要填報各種年報、月報、周報、日報……大量時間都花在辦公室里搜數據、填報表。”重慶永川區朱沱鎮政府干部胡曉燕說,像她這樣的干部,因為填報報表任務過重,曾被調侃為“表哥”“表姐”。為解決這一現象,重慶市開發了“一表通”應用。(5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
過去在一些地方,各個上級部門都在找基層要數據、要報表,有的一個鎮一年固定報送的報表就有160多張,有的要求按季報,有的要求按月報,有的報表甚至上午布置下來,下午就要報送?;鶎痈刹康?ldquo;報表”已經“爆表”,時時忙于應付“報表”,哪還有時間工作?基層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也是政策落地的關鍵環節。然而長期以來,基層干部卻陷入“表格圍城”的困境。“表哥表姐”成為基層干部群體的黑色幽默標簽。這種行政“內卷”不僅消解了基層干部為民服務的熱情,更折射出傳統治理模式在技術上的滯后。
為基層減負,需要機制變革。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重慶聚焦基層反映強烈的報表填報多、加重基層負擔問題,運用系統思維和數字化手段,開發“一表通”應用,暢通信息歸集通道,將分散在各鎮街、區縣、市級部門的業務數據、統計數據等進行分類梳理、實時歸集、動態更新,形成黨的建設、經濟發展等領域標準化臺賬。依托臺賬這個數據“蓄水池”,各部門按需提取、生成相關的智能化業務報表。針對一些緊急性的數據需求,也可實現報表準入、一鍵下派、智能填報。部門高效派單、鎮街快速響應,大大減少了基層花在報表上的時間。
傳統報表制度本質上建立在部門信息壁壘之上,各系統間數據格式不統一、更新不同步形成“信息孤島”,迫使基層干部淪為數據搬運工。“一表通”系統通過建立標準化數據接口,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煙囪”,促進信息共享,提高行政效率。據介紹,相比于2023年,目前重慶各級各部門依托“一表通”進行數據維護、智能上報、隨時取用,基層報表數量、處理報表時間和參與報表工作人員均實現60%以上的縮減,讓更多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精力下沉到服務群眾的一線。
“技術減負”最終指向的是行政效能提升。“一表通”的實踐啟示我們,數字化改革不是簡單的技術替代,而是通過流程再造重塑治理邏輯。在全面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背景下,構建“數據賦能+制度優化”的雙輪驅動機制,方能真正實現為基層減負賦能。當基層干部從報表中解脫,將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為民服務一線、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這正是技術革新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生動的注腳。
(羊城派 文/郭元鵬)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基層減負期待更多“一表通”|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