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榆中縣:打出多套“組合拳” 按下經濟發展“快捷鍵”
摘要:加快消費擴容提質。圍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目標,積極發展“新零售”商業模式,引導夜食、夜購、夜娛、夜展等夜間消費業態,鼓勵發展“宅經濟”“夜間經濟”等新業態,提升新世界、亨威、御景院等商圈發展水平,把城鄉居民的消費留在榆中。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馬燕玲 記者王斌報道 2020年以來,甘肅榆中縣全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強化形勢研判、運行調度,在疫情可防可控的基礎上,及時按下經濟發展“快捷鍵”,集中打出穩保政策“組合拳”,全縣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69億元,同比增長11%,地區生產總值、一二產增加值等7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經濟社會保持穩定恢復、持續向好的良好態勢。2021年,該縣將以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生態創新城三大任務為主線,增強發展意識、機遇意識、實干意識,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努力實現“十四五”開門紅,全力開創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慎終如始加強防控,完成穩保增長新任務。一是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任務,做到防控機制、防控措施、防控保障“三個”常態化,加強防控物資儲備,提升日均檢測能力,堅決筑牢疫情監測防線。創新開展經濟運行動態監測分析,精準落實減租減息減稅降費政策,加速推動企業達產達效,確保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二是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目標,聚焦鄉村振興、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城鄉冷鏈物流設施、文化旅游等重點領域,謀準謀細做實一批重大項目,力爭支撐項目儲備達到180億元以上。嚴格落實重大項目包抓制、前期辦理承諾制、運行調度制、指揮部工作制“四項制度”,加快推進131個重大項目,盡快形成有效投資。三是加快消費擴容提質。圍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目標,積極發展“新零售”商業模式,引導夜食、夜購、夜娛、夜展等夜間消費業態,鼓勵發展“宅經濟”“夜間經濟”等新業態,提升新世界、亨威、御景院等商圈發展水平,把城鄉居民的消費留在榆中。
精準施策加快轉型,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一是做穩農業生產。圍繞一產增長7%以上目標,聚焦高原夏菜和畜牧養殖“兩大主導產業”、中藥材和百合“兩大特色產業”、休閑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物流業“兩大延伸產業”,穩步推進高效節水灌溉、黃河流域土地修復等4個農田水利項目,實施高標準農田、蔬菜保鮮庫、北山百合深加工等23個補鏈、強鏈項目,加快農業特色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二是做強工業支撐。圍繞二產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3%目標,深入實施新企業培育工程,力爭完成5家以上工業企業上規入庫,積極培育新動能,形成工業經濟新的有力支撐。二是做優現代服務。圍繞三產增長15%以上的目標,搶抓首批城鄉高效配送試點機遇,建成3個線下示范項目,實施北京華聯西北區生鮮物流加工、韻達快遞電商總部基地、蘭州牛肉拉面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建設,計劃新增限上企業8家,培育專業化電商、打造網紅級產品,力爭全縣電商交易額達到7億元,促進三產蓬勃發展。加快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啟動爭創興隆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實施青城古鎮公共停車場、雨污管網改造等項目,持續推進素樸·李家莊、老家·浪街等縣域旅游品牌和民宿旅游,努力形成集田園風光欣賞、農耕采摘體驗為一體的旅游產業鏈,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依托“雙城”建設契機,打造協調發展新格局。一是縱深推進生態創新城建設。緊盯已梳理凝練的164個儲備項目,持續推進科創大道、學府大道、科五街、科八街、夏緯七路等路網建設,加快推進科創中心、蘭大附屬學校、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項目,主動對接辦理前期手續,全力做好重點項目土地收儲,為創新城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全面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城關、和平、夏官營、青城“四大片區”建設行動,在金崖、清水驛、甘草店等鄉鎮打造獨具特色的區域節點小城鎮,力爭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三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力實施交通改造提升工程,實施50公里自然村通暢工程,加快推進清傅公路、客運北站建設,建成縣城及生態創新城市政道路20條21公里,優化全縣路網體系。加大天然氣入戶力度,縣城通氣率達到50%。加快推進和平地區交通疏堵治理及環境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縣城老舊小區改造二期和智慧停車項目,建成微型特色公園2個,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
盯緊重點激發活力,營造宜居宜業宜商新環境。一是抓實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集體林權、國有林場等重點領域改革,抓好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管理改革,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推動就業、養老、價格等公共服務領域改革,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四辦”改革,加快政務服務“三級一體化”建設,實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不斷優化政務服務體系。全面落實惠企利企政策,繼續開展“千企調研紓困”活動,啟動實施民營“小巨人”培育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堅決打通民營企業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助力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切實強化科技創新。持續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建立健全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機制,抓好科技項目的申報與爭取。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實施產學研項目2個,組織申報省市科技項目10個,實施縣列科技項目20個,轉化應用先進適用技術5項。培育科技成長型企業3家,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2個以上。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