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揭西縣“山”“水”“村”“氣”“紅”盤活文旅資源 推動鄉村振興

2021-02-19 17:36 中國發展網
文旅資源 鄉村振興

摘要:深挖潮客文化、潮汕民居等資源,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了山湖村、火炬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成為鄉村旅游的“網紅點”;構筑了“潮風客韻·民俗文化”“觀瀑賞玉”“揭西潮客鄉村美食游”等多條省級旅游精品線路,展現出一步一景、處處是景的美麗畫卷。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從揭陽市揭西縣了解到,該縣近年來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用旅游思維盤活資源要素,大力做好“山”“水”“村”“氣”“紅”五篇文章,盤活文旅資源,把發展旅游產業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路徑,全面促進鄉村振興發展,實現了全域旅游、全縣參與、全民共享,推動鄉村經濟的振興和發展。

該縣著力做好“山”文章,擴大產業框架。該縣擁有海拔800米以上高山78座,森林覆蓋率達58.37%,綠化率達59.56%,是全國綠化工作先進縣。該縣注重“山”資源的保護利用,牢牢守住林地紅線,獲評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共有8個。同時,依托豐富的山地生態資源,加快景區轉型升級,整合黃滿寨瀑布旅游區、京明溫泉度假村兩個優質核心景區資源,積極創建國家5A級景區,大洋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積極申報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不久將接受省驗收。此外,該縣還建設了廣東省級茶葉產業園等項目,大力發展茶旅產業,做大做強“茶”品牌,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帶動就業4800多人,極大提升揭西美譽度和影響力。

該縣高山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廣東第二大深水河榕江發源于揭西,全縣共有五大支流260公里。該縣著力做好“水”文章,優化旅游環境。注重“水”資源保護,深入開展“五水清漂”“五邊清污”等美麗工程,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和“河長制”,全力推進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河婆、棉湖、鳳江、五經富等污水處理廠相繼建成運營,基本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PPP項目,鎮區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強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全縣82個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76個,七條V類河涌全面穩定實現消劣;完成縣城兩河四岸毓秀首期景觀工程建設,成為群眾休閑娛樂、健身運動的好去處。

該縣是潮客交融地,特色潮客鄉村旅游資源豐富,享譽海內外的三山國王文化發源于此,獨特的村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該縣著力做好“村”文章,助推鄉村振興。對特色鄉村資源充分加以保護和利用,緊緊抓住當下鄉村旅游發展熱潮和省市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等有利契機,轉變傳統旅游發展理念,做精做優鄉村旅游;深挖潮客文化、潮汕民居等資源,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了山湖村、火炬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成為鄉村旅游的“網紅點”;構筑了“潮風客韻·民俗文化”“觀瀑賞玉”“揭西潮客鄉村美食游”等多條省級旅游精品線路,展現出一步一景、處處是景的美麗畫卷。

該縣還做好“氣”“紅”文章,打響生態品牌,傳承革命基因。揭西空氣質量優級天數常年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空氣中負離子濃度高,該縣做好“空氣”文章,吸引廣大游客到此休閑養生、健身娛樂。同時,注重“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充分利用好揭西作為省重點革命老區和海陸豐革命老區的優勢,棉湖戰役東征軍指揮部舊址(興道書院)和山湖之戰舊跡已入選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并打造了紅色村火炬村,結合全域旅游的創建,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該縣已建成2個國家4A級景區、3個國家3A級景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和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美麗鄉村示范點、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019年,該縣獲得“中國天然氧吧”榮譽稱號,大大提升揭西旅游品牌的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據統計,2019年至2020年,該縣吸引省外游客數、珠三角地區游客數量實現歷史性突破,其中接待珠三角游客數突破126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0.3億元。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