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150余封手寫信慰問“就地過年”老人

2021-02-20 18:28 中國發展網 成靜
養老 就地過年

摘要:2021年春節注定會成為中國人又一段獨特的記憶。為了控制好疫情,不讓它趁春節大流動而擴散,國家號召全國人民“就地過年”。在大義面前,無數家庭放棄了小家的團圓,盡量不流動、照樣過好年。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成靜報道 2021年春節注定會成為中國人又一段獨特的記憶。為了控制好疫情,不讓它趁春節大流動而擴散,國家號召全國人民“就地過年”。在大義面前,無數家庭放棄了小家的團圓,盡量不流動、照樣過好年。

當然,春節對中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無法團聚當然是不小的遺憾,這其中就包括很多在養老院居住的老人。以往,每逢春節,很多老人都會被子女們接回家,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今年,由于大多數子女沒有返鄉,養老院也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管理狀態,使得絕大多數老人沒能回家,只能在養老院里度過春節。

為了給這些長輩以精神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孤獨和思念,北京首厚養老養心文化活動策劃人武佳元組織了一場特殊的公益活動——鴻雁使者行動,即邀請志愿者手寫暖心慰問信,送到老人手中,再邀請老人回信,從而促使老人和志愿者結成對子,架起一座座暖心友誼橋。

武佳元介紹道:“提筆寫來慰問信的朋友十分多元,有小學生、青年黨員、旅居海外的同胞、剛剛退休的大哥大姐、街道文藝社團的負責人等等,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養老志愿者。”

春節前,武佳元負責的北京市首厚大家志愿服務隊共征集到150多封手寫信。這些充滿愛心的信件以照片的形式匯集起來,排好版、打印、裝進手寫信封,全部于正月初五送到了首厚大家兩個養老社區的老人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擔心老人們可能會難以辨認字跡多樣的手寫信,又組織志愿者們將內容全部打成電子版,排在手稿照片后面,作為“譯文”,進行了特殊的信件“適老化”處理。

一位青年黨員寫道:“我叫張穎,家鄉在山西省交城縣,目前在北京工作和生活……春節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團圓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但是因為目前疫情的影響,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我們全家響應國家和政府號召,留在北京過年……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危難之際,更能考驗人的信仰。在面臨人類共同的敵人,我選擇和千千萬萬的家庭一起,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選擇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春節。我也深深地理解您的子女們此時的選擇,舍小家為大家,也希望你們度過一個溫馨的春節……”

住在首厚大家友誼養老社區的老人收到這封信后,感動地回信道:“讀了您熱情洋溢的信,內心感到溫暖、愉快。有這么多年輕志愿者以慈悲之心為老年事業服務,是共產黨教育出來的好青年,我們非常高興……難度最大的防疫工作,我們國家在世界上取得最大的勝利。中國人民安居樂業、國泰民安,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做中國人民非常幸福。”

另一位叫米幼儒的志愿者通過手寫信鼓勵老年人積極生活,她寫道:“今年我們都要過一個別樣的春節……我想與孩子團圓暫時做不到,絕不能讓疫情把我的生活全部破壞掉!我要享受這個別樣的春節!孩子不回來,我可以一切從簡,不用過多地做節前準備,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健身、誦讀、休息……總之,疫情無情,人有智,一定要快樂才行!”

收到信的一對老年夫婦楊叔叔、劉阿姨聯名回信道:“1951年我們二人在北京大學醫學院開始了‘初戀’。2021年七十年后的今天,我們在首厚大家友誼養老社區進行了相滯以沫、同舟共濟的‘黃昏戀’。今年春節告別了2020多事的庚子年,迎來2021幸運的牛年。那就讓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大家共同戰勝疫情,加油吧!”

身雖遠,心相近,一封書信鼓舞人。武佳元告訴記者,養心服務是首厚大家養老社區的特色服務,通過策劃各種主題的養心文化活動,幫助老年人排解心中憂思、建立陽光有為的積極老齡觀,是養心服務的初衷。

“通過一紙書信,不僅給老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鼓勵,而且幫助他們與養老院外的大社會架起了一座友誼之橋,讓他們感到自己沒有被遺忘,依然被關注、被關懷。”武佳元說。

責任編輯:成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