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服務教師、學生和農村
摘要:加大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學校對平臺資源的使用力度,切實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使用效益,加快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農村薄弱學校特別是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要針對師資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充分利用平臺資源,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豐富學生學習生活。農村學校教師要積極利用平臺資源組織好“雙師課堂”,既要主動學習觀摩,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又要加強課堂教學組織和學生輔導,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見習記者陳鷹 在日前教育部等5部門發布的《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就如何高質量開發資源進行了詳細規劃。
1.健全資源體系。堅持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育人理念貫穿到資源建設全過程、各環節,推進資源專業化、精品化、體系化建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豐富專題教育資源,包括愛國主義教育、憲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勞動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經典閱讀、研學實踐、影視教育等。根據國家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統籌利用好現有資源成果,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學習特點,遵循線上學習規律,系統化體系化建設課程教學資源,覆蓋中小學各年級各學科。按照有關要求和中小學生學習需要,積極開發遴選其他學習活動資源。鼓勵探索建設微課程、微視頻等靈活多樣的學習資源。
2.嚴格質量標準。資源建設要把好政治關、堅持科學性、注重規范化,遵循線上教育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規律,符合網絡及電視播放技術標準。專題教育資源要確保權威性、專業性、時效性,體現正確育人導向,注重運用多種呈現方式;課程教學資源要做到整體謀劃、前后銜接,體現課程改革理念,注重運用先進教學方式。課程教學資源以資源包方式呈現,資源包包括微課視頻、在線學習任務單與課后練習等;微課視頻以拍攝為主,小學一般在15—20分鐘,中學一般在20—25分鐘。授課教師應衣著得體、教態自然、語言簡練、書寫規范;教學設計要注重創設交互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提高教學效果。
3.精選教師團隊。教育部和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托教育質量比較高的地區,遴選一批辦學水平高的資源學校,按學科、分年級組建若干以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優秀年輕骨干教師為主體、以相關專家和優秀教研員及專業技術人員為支撐的高素質研發團隊,承擔課程教學資源開發遴選任務。根據不同專題教育特點,組建相應的專業團隊,開發遴選各類優質專題教育資源。
4.優化資源管理。完善資源質量保障機制,組建由有關專家、優秀教研員和優秀學科教師等相關人員構成的專業團隊,按照各類資源質量標準,嚴格質量把關程序,加強對資源的政治性、科學性和規范性審查。建立資源動態更新機制,及時更新資源內容,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平臺資源質量。
《意見》指出,要充分用好平臺資源,做好三個方面的服務。一是要服務教師課堂教學,鼓勵教師積極學習借鑒平臺提供的優質課程案例,有機組合或創造加工各類優質資源,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促進跨學科綜合教學;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拓展教學時空,促進學組織方式重構和教學方法創新;賦能教師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信息收集,精準分析學情,促進差異化、交互性教學和個別化指導,特別是關心幫扶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同時,服務學生自主學習。學校要加強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指導,科學設置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制定線上學習計劃,有效利用平臺學習資源,合理選擇其他線上資源,科學安排課后學習時間,主動做好預習復習、開展探究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要進一步密切家校合作,引導家長有效配合指導學生開展線上學習。
此外,要服務農村提高質量。加大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學校對平臺資源的使用力度,切實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使用效益,加快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農村薄弱學校特別是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要針對師資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充分利用平臺資源,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豐富學生學習生活。農村學校教師要積極利用平臺資源組織好“雙師課堂”,既要主動學習觀摩,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又要加強課堂教學組織和學生輔導,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責任編輯:陳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