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強化項目支撐 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摘要:三門峽的精心建設和創新實踐,“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目標正在實現。繪好“綠色畫”,念好“綠色經”,唱好“綠色戲”,傳承發展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三門峽真正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付旭升、記者范紀安報道 為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重大戰略落地、落實、落細,三門峽市立足“十四五”、著眼中長期,統籌考慮,把生態保護作為根本底線,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奮斗目標,高質量編制發展規劃,及時研究、謀劃、包裝、實施一批關鍵性、全局性重大支撐項目。
三門峽市圍繞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國家級試驗示范區,謀劃實施了總投資260億元的86個綜合治理項目,為三門峽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備足了發展后勁。目前,三門峽黃河大壩至函谷關108公里黃河生態廊道已經建成,將后地村明清古棗林、好陽河濕地、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等景點連點成串。以“一廊四線十片區”為總布局,三門峽市加強黃河濕地修復、綠化美化沿途景觀、生態治理。
加快實施“百千萬工程”,筑牢生態屏障。重點推進實施百里黃河濕地修復、千里城市綠廊建設、萬畝礦山修復等“百千萬”工程、三門峽黃河流域(湖濱區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山水林田湖草建設項目,以及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取得顯著成效。修復百里黃河濕地,推進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濕地整體建設,確保濕地絕對安全。重點推進實施的“百里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一期已于2020年7月底全線貫通,生態廊道功能初步顯現,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初戰告捷,廣受贊譽,成為全省廊道建設的示范性標志工程。建設千里城市綠廊,全市形成連續的生態防護林帶,鄭西高鐵、連霍高速等重點生態廊道兩側綠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集生態防護、生態景觀、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互聯互通“千里綠廊”已初步形成。恢復萬畝礦山生態,完成沿黃礦山整治和修復,依法關閉沿黃排污企業、礦坑,治理水土流失。開展小秦嶺礦山治理修復,走出了“兩山論”的小秦嶺實踐,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進典型。
三門峽的精心建設和創新實踐,“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目標正在實現。繪好“綠色畫”,念好“綠色經”,唱好“綠色戲”,傳承發展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三門峽真正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