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有精度 有溫度 有力度”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摘要:為優化營商環境,汕頭市開設“政企直通車”,建立市和區(縣)上下聯通的收集企業訴求平臺,開設企業直接反映訴求的網頁和熱線,真正實現 “有呼必應、有呼必辦、有呼必回。”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林少麗、趙麗容、記者羅勉從汕頭市有關部門了解到,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汕頭市各級各部門把學習黨史與觀照現實、推動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有“精度”、有“溫度”、有“力度”地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千方百計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精度”:暢通渠道問需于民
一趟趟高效快捷的“政企直通車”,駛出了助力企業發展的“加速度”,也駛出了暖企惠企的“新渠道”。為優化營商環境,汕頭市開設“政企直通車”,建立市和區(縣)上下聯通的收集企業訴求平臺,開設企業直接反映訴求的網頁和熱線,真正實現 “有呼必應、有呼必辦、有呼必回。”
企業單位和群眾痛點堵點,是解決民生重點難點問題的重要切口。為更好收集訴求,汕頭市社會保障局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走出去”問需求與“請進來”提意見相結合的方式,對160家企業和20家事業單位進行社保經辦堵點痛點問題進行征集。通過該專項工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被精準收集,內部辦事流程也進一步優化,為提升社保服務效能奠定基礎。
“反映問題打12345”已經成為不少市民群眾的共識。汕頭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全天候“不打烊”多渠道受理群眾訴求,并及時銜接各地各有關部門妥善處理,千方百計以最快的速度為市民排憂解難。市中級人民法院完善12368訴訟熱線服務,建立“一號對外、集中受理、分類處置、統一協調、各院聯動”的服務體系。截至4月13日,12368熱線的人民滿意度為100%,熱線接聽工作持續堅持“等待不超過10秒”原則,高效快速地服務人民群眾。
“有溫度”:千方百計為民解憂
解民所憂是“辦實事”的目的。為更好地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汕頭市推出一系列強有力措施保障基層民生需求。
污水排放不暢、基礎設施滯后,是困擾老舊小區居民的“老大難”問題。結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汕頭市金平區對東方街道等5個街道17個片區進行下水道及樓棟雨污分流、停車位劃設等小區環境提升,讓老舊小區“改頭換面”。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汕頭市殘聯共為0至6周歲殘疾兒童免費進行搶救性康復1624人次,對貧困重度精神障礙患者實施免費住院救助279人次,為23名罹患14種重大疾病的殘疾人提供每人每年最高1萬元的救助,為低收入白內障患者免費植入人工晶體手術244人次,切實為殘疾人辦實事。汕頭市福利院緊貼在院老人、兒童的健康需求,每月派專家到福利院開展專題培訓,利用互聯網或現場診查等方式為福利院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服務對象進行會診,免費提供常用心血管疾病急救藥品,打通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最后一公里”。
為民解憂,需要及時走進群眾。汕頭市澄海區打造“我是黨員我帶頭”“黨群服務超市”等品牌,設立黨員先鋒崗,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各類惠民志愿服務。濠江區領導班子成員發揮“關鍵少數”作用,深入車間廠房了解企業發展痛難點,并實行一企一策、高效服務,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做得強。市民政局采取“社區+社工+社區志愿者”三社聯動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為弱勢人群和困難群體建立支持網絡,把工作做到社區群眾的心里。
“有力度”:多措并舉便民利民
不斷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是打通便民利民辦事“快車道”。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著力在優化政務服務上下功夫,提升為民辦實事效率。
“停車難”一直是困擾辦事群眾的問題。為切實為辦事群眾提供便利,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為前來辦事的企業和群眾提供免費停車、免費刻章、免費郵寄服務,并在政務服務大廳專門設置了多個特殊專窗、專廳,集中多部門聯合辦公,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企業開辦全流程辦理時間最快僅為1天。“讓數據和郵件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實現,有力地減少企業、群眾辦事成本,提升政務服務體驗,贏得市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各職能部門也紛紛推出便民舉措:汕頭市市場監管局運用現代信息智能技術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逐步實現商事主體登記注冊“零見面”“指尖辦”“自助辦”,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保險公司設立警保合作車駕管社會服務站,讓群眾享受“就近能辦、辦得舒心”的一站式服務,成為市民群眾“家門口的車管所”。汕頭市自然資源局、市稅務局自4月10日起每周在汕頭市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各辦事大廳增加周六服務時間,讓市民群眾在周六也可辦理業務。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