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避免從“內卷”到“躺平”,還需要付出多少個3650萬?

2021-06-03 17:16 中國發展網
校外機構 教育 內卷

摘要:3650萬元罰款之后,校外培訓機構亂象能否令行禁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是目的還是手段?實際上,從去年關于內卷的討論到最近對于躺平的自嘲,教育的意義,正在被重新審視。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綜合報道   劉維

“100%來自母語為英語國家的外教老師,1對1歐美外教、100%歐美外教”

 “超過85%的老師來自985、211大學”

 “通過北京大學培訓,10年專業1對1教學經驗,累計輔導約30000小時,畢業班累計輔導約18000小時”

……

如果你是一個娃兒媽,上述話術,總有一款曾經轟炸過你,令你心動不已,但實際上,這些機構宣傳的所謂“雄厚”師資,很可能只是為了讓你“出資”。

6月1日,針對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市場監管總局重拳出擊,對新東方、學而思、精銳教育、掌門1對1、華爾街英語、噠噠英語、卓越、威學、明師、思考樂、邦德、藍天、納思書院等13家校外培訓機構予以頂格罰款。加上前期公布的對作業幫、猿輔導的查處情況,此次重點檢查已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處以頂格罰款共計3650萬元。

3650萬元罰款之后,校外培訓機構亂象能否令行禁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是目的還是手段?實際上,從去年關于內卷的討論到最近對于躺平的自嘲,教育的意義,正在被重新審視。

為何被處罰?虛構、夸大、誘導

此次被查處的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哪些問題?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回應。

執法檢查發現,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主要包括虛構教師資質、虛構執教履歷、夸大培訓效果、夸大機構實力、用戶評價不真實等五種類型。我們來具體看看:

虛構教師資質。有8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虛構教師學歷、教齡、榮譽等情況。

比如藍天教育,宣傳“教研團隊超過85%的老師來自985、211大學”。事實上,該團隊的121名老師中,來自985、211大學的僅有18人,所占比例不到15%。

比如新東方,其“名師風采”欄103名教師的教齡中76名教師的實際教齡與宣傳不符,虛假宣傳比例達到73.8%。

虛構執教履歷。有9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虛構教師教培經驗、授課時長、工作履歷等情況。

比如納思教育,宣稱王某某、黃某某分別有24000小時和10000小時授課時長。然而,納思教育內部數據顯示兩位老師的授課時長僅為13474小時和5376小時,不足宣傳授課時長的60%。

比如精銳教育,在其公司官網以紅色字體突出宣傳周某某等7名老師“通過北京大學培訓”,但事實上是培訓機構自己委托北大繼續教育學院組織的定向線上培訓,且培訓時長僅為兩天。

夸大培訓效果。有7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虛構提分效果、夸大升學比例等情況。

比如思考樂,宣稱其教學研發團隊的老師“培養出數十名中考狀元”“已向當地五所名校輸送超過650名高端學員”,但無法提供相應材料證實上述宣傳內容的真實性。

比如掌門1對1,在其官方App的宣傳中含有“押中97道原題”“最后60天物化生提升50分、語數外提高70分”等內容,同樣無法提供依據。

夸大機構實力。有6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虛構機構背景、夸大課程開辦數量、虛構課程報名人數等情況。

比如明師,宣稱自己為“首獲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教育機構”“2009年首家具保證性質的復讀學校”。實際上,相關宣傳內容均無法證明其真實性。

比如華爾街英語,在其微信公眾號宣傳中含有“24期《7天線上英語》學習營”“最后15個席位等你來搶”等內容,均為不實內容。

用戶評價不真實。

比如,學而思在大眾點評網頁介紹中,有諸如“郭媽媽(北京家長):學而思培優最強大的地方,是允許家長旁聽,隨時退費、調班,家長很放心”“羅爸爸(上海家長):學而思培優的硬件開發很科學,真的特別棒!”實際上,郭媽媽、羅爸爸等家長及評論并不存在。

與此同時,價格欺詐問題突出。在本次檢查中,除了藍天教育和明師教育,其余13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價格欺詐行為,主要表現為虛構原價虛假優惠折價,商家標注的所謂“原價”其實從未銷售過,通過制造“優惠折價”誘導家長買單。

虛構原價。邦德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2020雙12‘邦德大促’”活動的有關信息。活動標示“2節試聽課+期末高分秘籍,原價430元,現價僅12元”。實際上,該補習套餐是專門為2020年“雙12”推出的全新體驗活動,其所謂的“原價”此前從未銷售過。

虛假優惠折價。卓越教育在其官網選課中心頁面以劃線價2600元、劃線價5250元分別作為數學培訓班1和數學培訓班3的被比較價格。然而,這兩門課程的實際售價僅為1元,所謂的劃線價并非真實、有依據。這些“優惠折價”看似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實惠,實際上是通過劃線價和實際售價間的巨大利差,誘導大批家長去買單。

對于此次的頂格罰款,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一級巡視員陳志江回應稱,市場監管部門在行政執法中始終秉持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和過罰相當的原則,處以頂格罰款主要出于三方面考慮——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大、教育培訓行業社會關注度高、頂格罰款的教育警示意義突出。

具體而言,被處罰的校外培訓機構均為全國性或區域性的培訓機構,有的開展線上教育,學生遍布全國;有的線下網點眾多,學生動輒上萬人。投訴舉報較多,社會反映強烈,其違法行為損害了眾多家長學生的合法權益,對社會危害較大。市場監管總局基于過罰相當的考慮,對培訓機構處以頂格罰款。

陳志江強調,對校外培訓機構是頂格罰款,但不是最嚴厲的處罰。罰款只是手段,整改規范才是目的。對于拒不整改、屢查屢犯、情節惡劣的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營業執照。校外培訓機構應當警鐘長鳴,切實落實整改,不能再次觸碰法律紅線。

教育獲得越來越容易,為何這屆家長卻越來越不滿意?

微信圖片_20210603171307

時間往前推十余年,教育培訓行業遠不如今天發達,需求旺盛的苗頭已經顯現,供給卻嚴重不足。

2005年,《經濟日報》發布了一篇文章《教育培訓業:蛋糕出爐,越做越大》。“出爐”一詞,形象而直觀地反映了當時教育培訓行業的圖景——初生牛犢、朝陽產業,需求強勁、供不應求。文中援引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4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報告”,指出2004年子女教育消費首次超過養老和住房消費,成為居民儲蓄的最大目的。據估計,當時全國居民教育消費額每年約2500億元。

2006年,新東方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機構。也是在那之后,一批教育培訓機構開始崛起,教育培訓產業也開始越來越多地進入媒體和公眾視野。

2008年,世界銀行發布的《通過終身學習來提高中國的競爭力》報告說,中國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人數占世界的17%,但教育市場價值卻只占2%。報告預測,在剛性需求之下,未來10年,中國將是全球增長潛力最大的教育與職業培訓市場。

越來越多的人在“看見”這塊蛋糕,資本循味而來。差不多從那幾年開始,教育與資本走得越來越近,糾葛越來越深。

2010年《中國教育報》上一篇文章如此描述當時的教育培訓業融資盛況:

“今年8月以來,美國IPO市場因為中國公司的頻頻上市而熱鬧非凡。安博教育、環球雅思、學而思等多家中國教育培訓機構先后密集赴美上市。9月以來,有15家公司在美遞交IPO申請,其中7家來自中國,且這些公司的業績均優于同期上市的美國公司。

2006年至今,已有新東方、學大教育等11家國內教育機構赴美上市,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形成了一個中國教育概念股板塊。……”

 

image001

 

2010年《中國教育報》一篇文章梳理的在美上市中國教育機構,其中不乏今天我們依然很熟悉的一些名字

此后,教育培訓業一直奔走在發展的快車道上,市場規模水漲船高,機構數量噴涌而出。特別是伴隨著第三次嬰兒潮一代進入生育高峰,以及單獨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的陸續出臺,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創下一個小高峰,教育培訓產業鏈向早教持續延伸。資本逐利,做大做強者必須馬不停蹄,不斷找到下一個盈利點。

 

image003

于是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普遍的現象:

在城市中,人們發現家附近的培訓機構越開越多、越開越大,它們占據著黃金位置,一到晚上和周末便車水馬龍,迎來送往全是在校外上著輔導班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

在商場里,人丁最興旺的地方,除了吃飯的必定就是培訓的,且越來越多的新建商場選擇引入教育培訓機構,有的甚至能裝滿一個樓層,從素質教育到學科輔導,總有一款滿足你。

看起來,教育培訓日益豐富可選、便利可及,但奇怪的是,這屆家長的不滿意度卻在提升。

從全國12315平臺投訴舉報情況看,近期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群眾反映日益強烈。2020年全年受理教育培訓服務投訴舉報15.5萬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8.2%,在服務類投訴舉報中排名第4。2021年第一季度,教育培訓服務投訴舉報達到4.71萬件,同比增長65%,排名升至第3??梢钥闯?,校外培訓已經成為百姓生活的痛點、堵點,而此次3650萬元罰款,便是針對各類投訴對癥下藥后的當頭棒喝。

對于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從哪些方面落實整改,如何規范自身經營行為的問題,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副局長嵇小靈表示,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行政處罰決定,只是案件的終點,但更是規范整改的起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以此為契機,樹立對法律和市場的敬畏之心,建立完善有效的內部治理,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希望校外培訓機構摒棄短視行為,要通過誠信經營,以師德、口碑以及優質的服務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共同維護市場秩序,打造多方共贏的校外培訓市場。

從內卷到躺平,教育的終點不是倦怠

如果說上述這種不滿意只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陣痛,等待行業洗牌、整合、規范之后便會有所緩解,那么另一種不滿意,則更為隱蔽難察。

2020年,一場關于“內卷”的討論,從高校圈迅速蔓延至社會各行各業,并入選了《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

內卷的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后,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當社會資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時,人們通過競爭來獲取更多資源。經網絡流傳,逐漸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愿”競爭,是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對于教育的內卷,有人形象地用武林葵花寶典作比喻:

 

image005

話糙理不糙,于是這屆家長們恍然大悟:某種意義上,瘋狂的校外培訓就是那本《葵花寶典》,以學習之名裹挾著家長、孩子非自愿競爭,但最終結果其實是滿員皆輸。

這一過程中,便誕生了家長的另一種不滿意——被迫焦慮。這種不滿意,3650萬元的頂格罰款可以緩解一部分,但如果機構制造的雞娃氛圍還在,如果你無法擺正對教育的心態,就無法從根本上排解。

image007

“內卷”未平,“躺平”又起。仿佛是在回應內卷的雞血沸騰,“躺平”一詞指無論對方做出什么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表示順從心理。不想再奮斗,只想躺平,那些在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極應對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數。

分析“躺平族”的興起,《光明日報》分析稱,一方面,當下中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增長換擋降速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行業發展空間受限,競爭更加激烈,最終反映到個人層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內卷”上。另一方面,中國巨大的經濟發展成就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選擇創造了條件。

小時候過度競爭——內卷,長大后過早倦怠——躺平,但教育本不該如此。

教育應該是參差多態、越學越明。小時候不是所有人都泡在基礎學科里深度鉆研,而是廣泛探索世界,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長大后才能選擇興趣所向,并長久地保持奮斗的熱情。

整改已經肉眼可見地在路上了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談到“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問題:“家長們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個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也唯恐孩子輸在分數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些問題都屬于社會性問題,不是教育部門單獨可以解決的,需要社會各方面、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研究解決。”

在3月30日舉行的首屆中關村互聯網教育發展峰會上,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介紹,對于在線教育,政府政策基調已從“大力發展”轉向“有序發展”,而且明確其根本屬性為教育。

一個變化是: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門發布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二十八部門發布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則提出,有序發展在線教育。

劉林指出,政策邏輯出發點首先是惠民生、促公平,與基礎教育高度關聯的校外培訓將重新定位于以公益為主,行業發展不能用市場規律取代教育規律,機構經營不能以互聯網思維覆蓋教育思維。制度環境變化將深度影響行業發展。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強調,“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

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責任編輯:劉維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