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成立“鄉村振興宣講團”
新華社客戶端河北頻道6月7日電 《鄉村振興促進法》6月1日頒布實施之際,河北“鄉村振興宣講團”隨即成立。
河北省村鎮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郝小學介紹說,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河北省立足當前農村現實基礎,由20多位長期深耕于農業農村的領導、專家、學者、律師和農業企業代表,組成“鄉村振興宣講團”,就是要把中央的決策傳送到農村千家萬戶。
李鳳梅 攝
宣講團6月6日在石家莊欒城區擁有“河北省現代農業園區”“河北省四星級休閑農業采摘園”稱號的《蘇園》進行首場宣講。
河北省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河北省村鎮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于秀蕊在題為《發揮宣講團作用,大力宣傳鄉村振興法》的致辭中表示:“河北鄉村振興宣講團是應時而生,使命神圣,責任重大,我們將在新百年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率先開講的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原黨委書記馬占元,他在題為《農村、農業、農民》的宣講中,提出要針對太行山、燕山原來的貧困地區開展三個一百——農業產業項目、領軍人物、首席專家的實施工作。他說:“這些地區已經脫貧,可借助鄉村振興戰略得到鞏固。
河北省政策咨詢專家委員會特聘委員李屏東從四個方面作了《新農村發展方向》的宣講,她說,從城鄉發展歷史來看,我國主要依靠農業農村支持。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鄉村振興可以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處理農工關系和城鄉關系,解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走城鄉共同富裕道路。
河北省文化產業創意家協會主席王萬舉在《移風易俗,再造社區》為題的宣講中說,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破立并重、情理兩分、留住鄉愁,用文化和創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河北省政策咨詢專家委員會網絡輿情研判特聘專家楊新河在《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為題的宣講中,用正反兩方面案例,解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他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運用好輿論武器,發揮媒體的橋梁作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導人們進行鄉村振興,讓中央的決策深入鄉村振興的一線,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同時弘揚鄉村振興中的典型人和事,起到鼓舞和引導作用。
孫緒貞律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進行了多角度、多層面解讀,重點宣講了鄉村振興法這一民法典與農村農民有關的新增規定。
李鳳梅 攝
當地部分村鎮干部和在《蘇園》務工的群眾參加了宣講大會。專家們高屋建瓴的宣講,贏得聽眾好評。
河北“鄉村振興宣講團”即日起將赴全省各地開展宣講。(秦川人)
責任編輯:李振
(原標題:河北成立“鄉村振興宣講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