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蘇魯粵三省數字經濟百強城市數量全國前三

2021-09-08 17:31 中國發展網 王曉濤
數字經濟 百強城市 賽迪顧問 城市群

摘要: 9月6日,在工信部和河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業研究中心發布了《2021中國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白皮書》。白皮書中的“2021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百強榜”顯示,從各省份百強城市數量來看,江蘇、山東、廣東位居前三,從百強城市占比來看,江蘇、山東、浙江位居前三。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曉濤報道  9月6日,在工信部和河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業研究中心發布了《2021中國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白皮書》。白皮書中的“2021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百強榜”顯示,從各省份百強城市數量來看,江蘇、山東、廣東位居前三,從百強城市占比來看,江蘇、山東、浙江位居前三。其中,江蘇省是除直轄市外唯一全部城市入圍的省份,且數字經濟二線及以上水平城市數量最多,整體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且最為均衡。山東省數字經濟百強城市共13個,在數量上與江蘇省并列第一。

白皮書將數字經濟城市百強劃分為數字經濟四大線級。具體來看,百強城市六成集中于數字經濟三線,仍需穩步提升;北上深廣杭五大城市穩居數字經濟一線,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遙遙領先;成都、南京、天津、蘇州、重慶等13個數字經濟新一線城市均屬于GDP萬億俱樂部成員,數字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追趕勢頭強勁,但躍升難度巨大;數字經濟二線城市發展成效顯現,能否找到突破點并取得發展實效,成為躍升的關鍵。

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兩化”相較,中國數字產業化發展水平仍需提升。賽迪顧問認為,百強城市中僅有15個數字產業化發展水平高于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作為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先導力量,決定了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技術、產品、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需要給予更多的投入和關注。

賽迪顧問認為,我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3+2+N”的地緣結構目前已初步確立,呈現“三大核心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引領、“兩帶”并進提升、西部多點開花的新格局。其中,“環海數字經濟引領帶”持續引領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武漢、長沙、合肥等6個中部省會城市積極融入數字經濟分工體系,“中部數字經濟崛起帶”已現雛形;西部地區的成渝、西咸、貴陽等逐漸成為區域數字經濟重要增長極。

整體來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GDP水平呈正相關,各線級城市GDP平均值呈階梯下降態勢。賽迪顧問選取了GDP排名與指數排名差值最大的10個城市。其中,???、銀川、呼和浩特、蘭州等省會(首府)城市集聚了全?。▍^)最為優越的政策、人才、資金等條件,首位度凸顯;中西部地區部分城市利用數字經濟能夠跨越地理限制的特征,揚長避短,找準優勢領域集中發力。如四川綿陽作為全國知名“科技城”,打造“更先進的生產力”亮眼招牌,力爭成渝雙城經濟圈創新高地;江西吉安聚焦電子信息首位產業擴量提質,搶占省內京九電子信息產業帶首要地位。

賽迪顧問認為,城市群已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賽迪顧問研究了經國務院批復的10個國家級城市群及京津冀城市群,在各城市群所轄的城市中,有73個位于百強城市之列。目前,東部地區三大城市群的“頭雁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高、帶動能力強,“頭雁效應”最為顯著。整體態勢是粵港澳、長三角“雙雄爭霸”,京津冀仍是“執哨者”。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最年輕的國家級城市群,正逐漸“濃縮”成一個數字化國際大都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獨攬百強榜1/4席位,堪稱中國規模最大的數字經濟綜合體,在國家整體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中貢獻卓越、舉足輕重;京津冀城市群坐擁數據要素天然優勢,具備領先的數字經濟生態、集聚頂尖的創新資源,加之政治、文化職能加持,保持數字經濟時代“執哨者”地位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王曉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