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把綠色“家底”轉化為鄉村振興民生福祉
摘要:截至目前,武都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7平方米,“去公園走走”已經成為武都市民的常用語,如今的武都,城市園林化、廊道林蔭化、庭院花園化,整個城市“脫胎換骨”,真正將“底色”改為沁人心脾的“綠色”!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田倩 記者王斌報道 生態文明是什么?是陶淵明筆下“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我們看得見的山水留得住的鄉愁。抬頭能見藍天白云,低頭能觀碧水清波,不僅是一座城市環境質量的直接表現,更是一座城市生態宜居的重要衡量標準。
近年來,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按照“一軸、九區、一中心”和“多綠、多景、多元化”的城市規劃布局,以建設“水系五城、綠滿兩岸”的山水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不斷擦亮“綠水青山”的底色和“金山銀山”的成色,越來越多的市民正在享受著生態武都建設所帶來的紅利。城在山里 房在河邊 人在畫中
讓大地染綠,讓森林進城,讓美景入目。展開武都山水田園城市規劃圖,20座公園星羅棋布:以植物景觀為主題的吉石壩植物生態觀光園、以隴南“歷史人文”為主題的鐘樓公園、以家庭一站式游樂為主題的濱江生態濕地公園……因地制宜的園林景觀,不留痕跡地將綠色收藏在自然美景之中。
同時武都區把城市死角轉化為“活角”,在全面開展的“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工作中,逐步拆除了公園的圍墻,使公園景觀與城市街景連成一片、融為一體。公園內合理布置不同功能的休閑小廣場、兒童活動場地、活動草坪、景觀亭、非機動車停車位、公共廁所等,可健身、休憩、娛樂…構建了“公園綠地+運動健身+便民服務”等多項惠民板塊。市民劉建國說:“武都的綠化比前些年好了,各種各樣的花隨處可見,空氣比以前好了很多。從小區單元門口出來,有各種各樣的亭子、小花園、各種植物,我們特別喜歡下樓散散步,跟鄰居聊聊天。” 城市里的小游園彰顯著大民生,小美景承載著群眾的大幸福。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開窗可賞綠、移步能換景,武都街頭樹木蔥郁,假山、涼亭、園林小品令人賞心悅目。
截至目前,武都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7平方米,“去公園走走”已經成為武都市民的常用語,如今的武都,城市園林化、廊道林蔭化、庭院花園化,整個城市“脫胎換骨”,真正將“底色”改為沁人心脾的“綠色”!
整治農居環境 讓鄉村宜居宜業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走進武都區魚龍鎮寧家山村,處處都是這般詩意的景象。“我19歲就去青海鐵路上工作,記得以前的寧家山村又窮又苦,許多房子很破舊,經常漏雨,道路是土路,一下雨就沒法走,現在房子重建了,道路修通硬化了,墻面也亮化美化了,戲臺、廣場、涼亭的修建,為老人和小孩提供了休閑納涼的好去處。”退休后回到寧家山村的寧老先生說。
自從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武都區扎實推動鄉村建設,努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緊扣特色產業、生態、文化“關鍵詞”,堅持一村一景、一村一貌、一村一品的發展戰略,一大批美麗鄉村在綠色發展中實現了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的深度融合,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加速器”。目前,武都區已建成生態型美麗鄉村370個。
“以前家里用的是旱廁,每到夏天就蠅蟲滿地,臭氣熏天,不方便也不衛生,改成水廁后方便多了,輕輕一按水就沖走了,既干凈又衛生,現在的廁所,美得很!”小廁所、大民生。武都區將“五看五比五促進”工作思路與“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相結合,始終把“廁所革命”作為重要民生實事,不斷探索,立足機制、文化、亮點三大建設,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貌,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真正將暖心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據了解,2021年武都區農村戶用衛生廁所修建任務涉及31個鄉鎮15000戶。至目前,已竣工14116戶,竣工率達94.1%。
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隨著武都區農村改廁工程的深入推進,不僅補齊了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更讓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讓廣大群眾樹立了講文明、講衛生的意識,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讓“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為每個鄉村的生動圖景。
農文旅產業融合 讓“流量”變留量
近年來,隴南市武都區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主線,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產業優勢,實現生態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用生態建設吸引流量,用流量創造經濟價值,然后再回饋到生態建設當中,逐漸形成一個擁有自主造血功能的良性收支循環的同時,在新媒體矩陣和景區流量的助力下,開展線下農產品售賣,線上電商服務變現。通過品牌打造、人才培訓、政策扶持等方式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帶動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全力打造農產品電商產業融合發展新高地,現如今,裕河茶葉、蜂蜜、武都花椒、油橄欖等“明星”產品,正借助多樣化的電商平臺,實現了由本地到全國的暢銷。
據了解,自2013年以來,武都區累計開辦網店2077家,累計實現電商交易額達80億元,目前全區累計培育短視頻愛好者、直播從業人員超萬余人。農村電商已經成為武都區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引導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線下,武都區積極開展油橄欖三年倍增行動,加強花椒、中藥材等綜合管護,加快構建“3+6”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體系,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優質特色產業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武都區共發展油橄欖51.6萬畝,新發展中藥材20.8萬畝,新建5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帶動脫貧人口600人以上。
征程萬里風正勁。如今的武都,正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與踐行下,一步一個腳印地鏗鏘前行,向高質量綠色發展邁出更大的步伐……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