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趕集,甘肅榆中縣農村集市年味濃
摘要:打磨溝村的社長李巧燕帶著自己的女兒去趕集,采買年貨。她說:“趕集辦年貨非常方便,而且集市上的東西大多便宜實惠,種類齊全。集市上人多熱鬧,帶女兒出來看看,你看她多高興!”
中國發展網 張文 記者王斌報道 大寒時節近年關,家戶爭忙把集趕。“趕集”一詞最早出自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地部一》,而其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漢代。趕集最熱鬧,交易量最大的時候莫過于鄉村老百姓置辦年貨的時候。
又到了逢集的時候,記者近日走進甘肅蘭州市榆中縣馬坡鄉孫家灣的集市,人頭攢動。一大早,商販們已擺好攤位,等待前來采購的村民。瓜果蔬菜、穿衣出行、裝飾日用等村民們需要的生活用品一應俱全,琳瑯滿目。孫家灣周邊鄰近村子的村民也都會到孫家灣趕集,大家扶老攜幼,購買年貨,嬉笑怒罵,討價還價,熱鬧非凡。
打磨溝村的社長李巧燕帶著自己的女兒去趕集,采買年貨。她說:“趕集辦年貨非常方便,而且集市上的東西大多便宜實惠,種類齊全。集市上人多熱鬧,帶女兒出來看看,你看她多高興!”
趕集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社會行為,在廣大的鄉村地區依舊普遍存在,商販與村民在固定的場所,固定的時間買賣交易,和諧共存,給老百姓的生活帶去了極大的便利。于是,在明媚的陽光下,來來往往的人群,呼喚招攬的商販,則構成了這一處最濃的人間煙火。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