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探索“171”治理體系 唱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摘要:村黨支部書記陳先鳳介紹,4月起,大木村將在灣河組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土河壩組土河壩坪片區相繼開展積分制管理,推動美麗庭院和文明鄉風建設,并逐步推廣到全村。
仲春時節,春風煦暖,萬物勃發。
在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板橋鎮大木村灣河組,家家戶戶忙得熱火朝天,修綠植、裝燈組、砌花臺……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正酣,一派整潔亮麗、文明規范、秩序井然的鄉村新景。
通過在村支部領導下成立村民自治聯合會,以1個聯合會及7個村級協會管理服務全體村民,依托“積分制銀行”實現村民自治管理,大木村“1+7+1”的基層治理體系正以“微治理”點亮群眾“小幸福”。
黨建引領點燃“紅色引擎”
“黨員干部有凝聚力、老百姓有向心力是大木村基層治理的‘法寶’。”板橋鎮副鎮長黃啟艷2022年初來到大木村駐村,對該村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深有體會。
既有“講政治、敢擔當、善作為”的村級帶頭人,又有一批年輕有沖勁的村支“兩委”干部。在這樣強有力的隊伍面前,沒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
灣河組橋灣小區是村里人居環境整治試點之一,工作啟動后,村民徐某遲遲不肯響應,村黨支部書記陳先鳳便帶著干部們一塊上門做工作。
十多次交談、一坐就到晚上十點多,耐心細致的勸說終于奏效。見徐某家中沒什么勞力,清早7點多、干部便趕到他家幫忙拆除鋼架棚。
大木村村民自治聯合會4月1日成立,由村支部書記、主任任會長,村支兩委成員、各協會會長任副會長,明確一名村干部任秘書長,擬定聯合會章程,明確相關活動規則。
實事共辦、難事共解,大木村黨群通過村民自治聯合會緊緊團結在一起。
王家坪組退休教師、黨員李先谷平時就熱心村級事務,2月初,低溫天氣導致灣黃線路面結冰難以行車,他便自發組織周邊群眾清理道路積冰,為來往車輛開辟通道。
灣河組橋灣小區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黨員向良奎主動擔責做好群眾工作,還為亮化捐獻一批材料。
政策宣傳、糾紛調解、支持村級建設……無職黨員和鄉賢力量得到充分發揮,干部率先示范帶動老百姓爭先進位,大木黨群團結一心、越干越有勁。
為順利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木村組織一批群眾到建始縣茅田鄉太河村和恩施市龍鳳鎮杉木壩村、大峽谷-屯堡沿線等地參觀考察,回來后,村民劉道有找到村里,表示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不懂該怎么改造,就把我家當試驗田,可以建了再拆、直到滿意為止!”老百姓們受到觸動,也主動出謀劃策,一同挑選建材,如今,公路沿線的居民家門口已打造出一條青紅磚相間、花草相生的美麗示范帶。
村級協會激活“神經末梢”
3月26日,大木村農家書屋里,管理員王海濤正在整理書架,學生們捧著書籍閱讀,不時小聲交流討論,浸潤在文學經典的海洋中。
自農家書屋開辦以來,每周末都會開展兩小時的拓展學習,聘請大木村希望小學的老師進行授課,課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還鏈接各類公益組織、愛心企業開展一系列愛心救助活動,幫扶塵肺家庭及家庭困難學生。
2021年6月,大木村農家書屋被評為市級示范農家書屋,如今更成為村文化體育協會重要活動陣地。
選舉教師擔任會長,吸納轄區內教師、文藝愛好者入會,村文化體育協會承擔著村內文化、體育等公共文化服務自我管理功能。
產業發展協會、鄉風文明協會、建設管理協會、互助養老協會、文化體育協會、“和事佬”協會、鄉賢聯誼會……7個協會充分與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村級公益性崗位、鄉賢能人相結合,大木村基層治理工作權責分明,不同協會班子齊、活力足、效果好。
灣河組退休干部吳先軍處事公正,多次參與大木村山林、土地等糾紛調解,“對事不對人”的做法讓他深得群眾信任,當仁不讓出任“和事佬”協會會長。
“大木村的中藥材產業發展勁頭足,建議調整產業結構、整合本地資源,選育更加優良、更適宜本地生長的藥材,最大程度發揮經濟效益。”1月26日,全村鄉賢圍桌而坐、共敘鄉情,產業發展協會會長張太勇率先建言。
章太勇的藥材加工廠占地3000平方米,通過發展千畝藥材基地和提供種子、肥料、技術指導,鏈接近200戶農戶從事藥材加工和生產,2021年產值達1800萬元。
以協會為手段,引導基層治理格局走向專業化、精準化,不僅充分發揮鄉賢的引領、示范、協調作用,大木村老百姓共建、共治、共享的積極性也得到激發。
積分銀行兌出文明新風
近日,在大木村灣河組,“到積分銀行兌換什么物品”成了村民們熱議的話題。
以灣河組33戶居民為試點,大木村2022年1月啟動積分制管理,從清潔家園、和諧鄰里、遵紀守法、參會學習等方面對居民行為表現進行加分扣分,在3月末完成第一季度結算。
在“積分銀行兌換點”家家福便民商店門口,33戶的積分和兌換物品在展板上進行公示,積分可用來兌換生活用品、現金獎勵和榮譽。
“剛開始掛牌的時候老百姓還沒什么感覺,現在都曉得自覺把人居環境搞好,主動參與村里工作。”大木村黨支部宣傳委員劉古勇表示,以“積分制銀行”為載體,村內風氣越來越和諧,從前扯皮拉筋的事情村民們如今已開始相互協商、主動解決,矛盾糾紛輕松化解在基層。
“村里幫我們運來了青磚、紅磚、瓦片,還準備好水泥砂漿,只需要自己動動手就可以把庭院整得漂漂亮亮,多好的事情!”作為一名泥瓦匠,村民李希湘對于美麗庭院建設響應得最積極,等把門前的花臺筑好、把房前屋后打掃干凈,他就又能在積分榜上加5分。
村民章太銀從前不愛參與村里建設,現在受周邊幾戶人家影響,也在3月27日開始改建花臺。
村黨支部書記陳先鳳介紹,4月起,大木村將在灣河組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土河壩組土河壩坪片區相繼開展積分制管理,推動美麗庭院和文明鄉風建設,并逐步推廣到全村。
借助“171”治理體系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推治理有效和鄉風文明。如今的大木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一幅幅鄉村美、產業興、村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廖亮 趙映雪 楊玉濤)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