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甘肅武都:黨建引領激活鄉村振興“紅色動能”

2022-04-15 15:29 中國發展網
甘肅武都 鄉村振興

摘要:截至目前,全鄉種植花椒1.4萬畝,發展油橄欖460畝,種植訂單高粱1700畝、訂單辣椒400畝,蕎麥等其它小雜糧3000多畝。借助東西協作機遇,建成了年出欄50萬只的康大肉兔養殖場,通過“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已在坪埡村、鹿連村建立了肉兔特色養殖基地。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石晨 記者王斌報道 近年來,甘肅隴南市武都區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提升黨建引領發展水平,全面推進“抓牢黨建就是強組織力,抓實黨建就是促生產力,抓強黨建就是提競爭力,抓全黨建就是凝聚合力”的工作思路,著力發揮各級黨組織的堅強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將黨建活力變為產業發展動力,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拓寬鄉村“致富路” 藏鄉發展“提速度”

“這條路連通的土地土質都比較好,很適合種植藥材,以前的路太窄,路段坑坑洼洼,雨天泥濘難行,如今政府幫助我們加寬了路面,后面將實施硬化,對我們發展產業有很大幫助,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武都區磨壩鄉東岳山村村民宗張林激動地說道。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武都區磨壩鄉持續深化武都區委“五看五比五促進”行動,按照區委“3+6”農業產業發展體系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扎實有序推進產業路修建、擴建工作。

目前對馬燕壩至東岳山村坪里社的產業路進行了拓寬改造,全長5.4公里,受益群眾涉及東岳山村、中腰村、竹園子村共573戶1894人,解決了群眾產業發展的“絆腳石”,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良好的交通運輸環境。

黨建引領 搬遷群眾過上幸福生活

該區坪埡藏族鄉黨委政府圍繞區委“3+6”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體系,立足本鄉實際,按照“山上有生計、山下好生活”的發展路子,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花椒、油橄欖、特色小雜糧、肉兔養殖、核桃等特色產業。

截至目前,全鄉種植花椒1.4萬畝,發展油橄欖460畝,種植訂單高粱1700畝、訂單辣椒400畝,蕎麥等其它小雜糧3000多畝。借助東西協作機遇,建成了年出欄50萬只的康大肉兔養殖場,通過“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已在坪埡村、鹿連村建立了肉兔特色養殖基地。

如今,沿著坪埡藏族鄉特色旅游路,腰道村舊房溝百畝油菜,趙楊坪村連片蕎麥,鹿連村肉兔養殖,俄兒村勃勃生機的千畝油橄欖相繼映入眼簾。一眼望去,油橄欖、花椒、核桃、中藥材、蕎麥、油菜花、小麥、高粱等產業交錯在藍天白云之下,映照出藏鄉群眾追逐鄉村振興好日子最堅定的腳印。他們種下的是種子,收獲的是希望。

黨建引領促發展 鄉村振興展畫卷

該區柏林鎮堅持黨建引領,積極主動作為,不斷發展壯大全鎮種植和養殖產業。在鎮內花椒、油橄欖等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引導廣大群眾開展“花椒+糧食作物”、“花椒+蔬菜”套種模式,預留套種辣椒地塊2000畝,蔬菜種植2300畝,花椒管護18881畝,馬鈴薯播種1992畝。同時,進一步探索、拓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條,截至目前,全鎮農民合作社示范社74家,鄉村振興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同時,柏林鎮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成立基礎設施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下村入戶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靠實工作責任,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具體工作落實。

目前,廁所革命摸底需求220戶,已進入建設階段;通村公路隱患排查12處,已治理7處,新增通村公路護欄5.2公里,全力確保轄區群眾安全出行;改造李家山青崗坪人飲工程,更換老舊管道800米;袁家壩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