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莊河吳爐鎮115條公路搭設村民致富新干線
摘要:優良的路域環境,給吳爐全鎮百姓帶來新生活、新產業、新面貌的同時,也成為推動吳爐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群眾致富的“干線”。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施文郁報道 近三年來,大連莊河市吳爐鎮以春季農村公路養護會戰為契機,以路為線,編織致富美景;以路為家,壓實責任守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連續在全市農村公路養護考核評比中排在前列,并多次迎接省、市道路養護檢查。光華村被評為大連市唯一一個“四好農村路”村級示范點。
優良的路域環境,給吳爐全鎮百姓帶來新生活、新產業、新面貌的同時,也成為推動吳爐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群眾致富的“干線”。
截至目前,該鎮共有鄉、村兩級公路115條,總里程216.5公里。其中鄉級公路5條,全長33公里;村級公路110條,全長183.5公里。作為少數民族鄉鎮,吳爐鎮率先在全省實現所有自然屯通油路,破解農民出行難、農副產品銷售難等問題。
“以前路不好走,騎自行車去鎮里得一個多小時,自從路修到了家門口,俺就買了汽車,出行方便又快捷。”日前,吳爐鎮殿義村村民趙清科指著門前新修的柏油路高興地說。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也加快了本地產業資源開發,給群眾帶來了致富的新希望。“自從修上了油路,我這設施大棚能多收入五六千元。”殿義村蘑菇種植戶陳玉和走在寬闊平整的柏油路面上,臉上洋溢著喜悅。
殿義村是莊河市較大的蘑菇種植基地。沒有村村通公路時,外地客商不愿進來,遇到了“銷售難”瓶頸。大力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后,道路暢通好走了,種植戶在家門口就能賣蘑菇。陳玉和就擴大了種植規模,走上了現代農業發展致富的道路。他開心地說:“以前路難走,沒人來收購,現在外地客商把收購點設在了家門口,我的蘑菇根本不愁銷路。”
為吸引村民參與農村公路養護,吳爐鎮已陸續發展了75名養護人員。同時,吳爐鎮還夯實了“路長制”,壓實了主體責任,鎮、村路長設置率均達100%。“有了‘路長制’,責任壓實了。去年冬天,暴雪封路,作為村級路長,我馬上協調村民和村內企業,出人、出設備除雪,不久路就通了。”殿義村相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