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通渭:22萬畝飼草玉米陸續進入收割期
摘要:今年,全縣累計種植飼草玉米22萬畝,其中,打造飼草玉米集中連片示范種植點8個。目前,自南向北,這22萬畝飼草玉米陸續進入收割期。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李娟 記者王斌報道 眼下,正是豐收大好時節,甘肅定西市通渭縣22萬畝飼草玉米陸續進入收割期。行走田間地頭,各大合作社及種植戶們紛紛搶好天氣,組織人力、機械全面啟動收割工作。
記者在通渭縣襄南鎮東坪村玉米秸稈收割點上看到,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排排玉米齊刷刷“倒”下,運輸車緊隨其后,將打碎后的秸稈裝進車廂,一輛又一輛裝滿飼用玉米的大卡車交替轉運,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勞動景象。
“我這兒肉牛存欄50多頭,對青貯飼料的需求量很大。今年開春,合作社就通過流轉土地種植玉米1000多畝,今年計劃青貯500噸,已經青貯了70多噸。青貯的玉米秸稈不僅喂養方便、牲畜易消化,牛也愛吃。” 通渭縣愛紅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愛紅說。
在通渭縣雞川鎮萬畝飼草玉米種植田疇中,這里也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正在田間組織農戶進行飼草玉米收割的通渭縣富民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永強說:“為解決合作社養殖的飼料問題,他今年流轉土地1000多畝,全部用來種植飼草玉米,并且全部實現了機械化種植和收割。”
何永強的1000畝飼草玉米,是通渭縣雞川鎮萬畝飼草玉米集中種植區的其中一部分。今年,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通渭縣雞川鎮依托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在四合、上馬、許堡、丁店、太平5村打造萬畝飼草玉米集中種植區,引導群眾發展養殖業增收致富。
“雞川鎮的飼草玉米種植農戶主要有兩種收益渠道,一種是飼草出售,經合作社集中收購,預計每畝可直接收益1400元;第二種是種養一體,全鎮現有牛存欄3500頭,農戶以草養畜,每畝可間接收益2000元。”雞川鎮副鎮長史向前說。
隨著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玉米秸稈成了當地農民眼里的“香餑餑”,不僅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還充實了養殖戶的飼料袋子。特別是青貯飼料,能夠長期保存飼草青綠多汁的特性,是家畜的良好飼料,深受農民和養殖合作社的歡迎。
通渭縣雞川鎮四合村村民雷振義的合作社今年養殖了40多頭牛,一年下來要消耗100多噸青貯飼料。“今年的玉米秸稈長勢良好,青貯玉米產量不錯,每畝地能收獲飼料2噸多,有了這些青貯飼料,我就不用為家里這些牛過冬度春犯愁了。”看到成堆的飼料,雷振義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近年來,甘肅通渭縣聚焦農業優先型發展功能定位,以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為統攬,堅持“草畜并舉、農牧互促”的發展思路,緊緊結合“糧改飼”項目,逐步擴大飼草玉米等優質牧草的種植面積和質量,不斷優化全縣肉牛、肉羊飼草料結構,助力全縣肉牛肉羊產業擴量提質增效。今年,全縣累計種植飼草玉米22萬畝,其中,打造飼草玉米集中連片示范種植點8個。目前,自南向北,這22萬畝飼草玉米陸續進入收割期。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