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山西壽陽:“串珠成鏈”帶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4-08-19 15:59 中國發展網
山西壽陽 鄉村振興

摘要:從垃圾清理、污水處理,到溝渠清理、行道修整,再到立面整治、牌匾美化,南燕竹村村容村貌正發生著巨大變化,處處彰顯著潔、綠、亮、美。

中國發展網訊  趙志斌 記者郭建軍報道  沿街綠植由“疏”變“密”,村居面貌由“亂”變“齊”,打造富有特色的綠色風景線,廊帶以景觀為“點”、通道以綠化為“線”,串起富有韻味的美麗鄉村風景帶……近年來,壽陽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引深農村“三治三建三評”,打造鄉村振興百里精品畫廊,不斷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繪就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壯麗圖景。

據了解,壽陽縣以216省道和307國道為軸線,涉及3個鄉鎮24個村組、覆蓋2.8萬人口,對沿線道路全面提升,對17個重要節點精準改造,采取重點突破的方法,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南燕竹鎮南燕竹村、平頭鎮黑水村、平舒鄉龍門河村3個村作為“燃爆點”,以點帶面逐步鋪開,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最終帶動“百村爭鳴”“百村并進”。

美麗風景引來八方客

蝶變的鄉村是什么樣子?壽陽縣用日積月累的點滴轉變,交出了一張舊貌換新顏的亮麗答卷。

從垃圾清理、污水處理,到溝渠清理、行道修整,再到立面整治、牌匾美化,南燕竹村村容村貌正發生著巨大變化,處處彰顯著潔、綠、亮、美。

“暑假,帶孩子來這里兜兜風。”來自太原的王艷梅租了一個帳篷,同行的孩子們嬉鬧地蕩著秋千。

“依托燕州小鎮康養生態園項目,對照‘水美鄉村’‘文旅鄉村’創建標準,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舒適度,為游客提供集采摘、游樂、餐飲、住宿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康養體驗,讓綠水青山生態美成為南燕竹村的亮麗底色。”南燕竹村黨委書記賈永珍說。

在壽陽縣的廣袤鄉村,像南燕竹村這樣的村子不勝枚舉。“千萬工程”選擇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深挖生態價值,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產……生態環境成為資源要素,綠色成為壽陽鄉村的鮮明發展底色。

傳統村落蹚出富農“新路子”

四朝文臣、三代帝師,清代祁靈藻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曾侍教道光、咸豐、同治,被譽為“三代帝王師”。景區以“中華第一書香門第”為理念,集觀光紀念、娛樂體驗、休閑度假、會議修學等功能于一體的祁寯藻故里景區是風景園林更是文化園區。

據了解,壽陽歷史久遠,傳統的民居建筑為四合院,全縣共有3793處,多為二進、三進院落,建筑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

以磚做墻,加以木質垂花門,院落面窄,進深長,空間緊湊;四周建筑高出屋脊,很多的石腳、磚體的圍墻,如同城墻一般。在龍門河村,古老的建筑散發著質樸的光芒,記載著鮮活的歷史,美得不可方物。

目前,龍門河村正在對慶云閣一條街進行修繕,將其中9處院落的33座房屋進行改建及內部設計裝修,增設文創產品、龍門古酒、祁氏榮茶等攤位,展現古街商道風貌。

“龍門河村和祁寯藻故里景區,只有一街之隔,游客可以白天游景區、晚上住古村,延長游玩時間。”龍門河大學生村官張翠萍介紹,未來,將引導村民發展民宿、餐飲,最大限度與祁寯藻故里景區形成資源互補。

從“一處美”到“處處美”、從“一時游”到“四季游”、從“一業旺”到“多業旺”,隨著風景道的全面建成和不斷升級,帶動了沿線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為全面賦能鄉村振興創造全新機遇和廣闊路徑。

行走在鄉村全面振興的路上,壽陽縣在“千萬工程”經驗的引領下,深挖資源稟賦優勢,拓寬產業富民路徑,統籌推進環境“塑形”、產業“賦能”、治理“鑄魂”,走好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繪就村美、業興、民和的壽陽鄉村新畫卷。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