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全面優化民營經濟科技創新環境 提升民營企業創新實力
摘要:近5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平均增長率為13.9%,高出全國2.1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中,民營企業投入占比從2017年22.1%提升到2022年的56.6%,總投入達480.1億元。
□ 武艷杰 中國發展網 記者丁南報道
加強政策引領,推動民營企業想創新、敢創新、會創新;完善平臺建設,推動民營企業緊握創新驅動的“關鍵之鑰”;發揮磁場效應,推動民營企業鏈條協作、集群發展、規模經營;培優扶強,推動民營企業在核心技術攻關中當先鋒、挑大梁……近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專場),釋放了一系列為民營經濟創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的利好信息,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的信心和活力。
強化平臺建設
提升民企創新實力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福建民營企業貢獻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無疑是推動科技進步當之無愧的“主角”。
據福建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忠介紹,近年來,福建研究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持續推動民營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研發投入、科研實施和成果轉化的主體。近5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平均增長率為13.9%,高出全國2.1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中,民營企業投入占比從2017年22.1%提升到2022年的56.6%,總投入達480.1億元。
福建不斷優化創新平臺布局,先后完善了省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的管理辦法和支持舉措,相繼推動設立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36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86家,研究形成布局合理、動態調整、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平臺體系。目前,民營企業牽頭設立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9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7家。
同時,福建還發揮民營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吸引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項目落地,填平補齊產業鏈薄弱環節,提高民營經濟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程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目前,已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培育形成4個國家級、17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對于如何激發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活力與潛力,王忠表示,福建將支持民企搭建高能級創新平臺,圍繞福建省“7+3+X”的未來產業布局,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與名校大所國企合作建設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的聯合創新平臺,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布局研發項目、聯合技術攻關和引育科技人才,提升民營企業的原始創新能力水平。
核心技術攻關
激發民企創新活力
集成電路領域,突破了光刻膠、電子靶材、高純特種氣體等,填補國內空白;新型電池領域,第三代CTP麒麟電池、凝聚態電池等相繼發布;生物醫藥領域,涌現出一批國際國內“首家”“首個”創新產品;傳統產業領域,相繼突破汽車玻璃關鍵成型工藝、白羽肉雞種源等國際壟斷,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
王忠表示,近年來,福建省聚焦“卡脖子”技術和國產替代,堅持創新不問“出身”,培養民營企業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支持民營企業領銜或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國家專項任務,為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6月,三安光電旗下全資子公司廈門市三安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高能效超寬帶氮化鎵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及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項目,與其他單位共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三安光電連續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廈門三安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希國在發布會上介紹,三安光電以產業發展需求為牽引,致力于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集中精力做好“中國芯”的突圍,以國家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平臺為紐帶,產學研用共同解決工程技術共性關鍵問題。公司化合物半導體高端產品的銷售收入也在逐年增加,2023年度集成電路板塊銷售收入占總體銷售收入比例達到21.61%。
如何培優扶強,推動民營企業在核心技術攻關中當先鋒、挑大梁?王忠表示,下一步,福建將增強民營企業開展引領性、顛覆性技術創新的實力,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對接國家未來產業“六個百項計劃”,分階段分梯次嵌入福建省未來產業布局,找準細分賽道,孵化培育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未來產業標桿企業。鼓勵民營企業與國企、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組建創新聯合體,積聚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
破解創新難題
保障民企創新需求
針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發展遇到的瓶頸和問題,今年6月,福建出臺《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圍繞“六個突出”戰略展開: 突出強化企業主體地位、突出抓好關鍵技術攻關、突出加快創新平臺建設、突出引育科技創新人才、突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突出優化創新發展環境。
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黃舒介紹,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上,福建正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增量提質行動,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上市企業”梯度培育鏈條,爭取今年福建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萬家以上。同時,建立民營經濟創新主體提檔升級機制,每年遴選100家重點民營科技企業開展入企服務。啟動實施民營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兩提升”行動,力爭至2025年底,福建省民營百強中制造業企業研發機構和省工商聯所屬商會會長單位中規上制造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
針對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面臨的人才短缺問題,福建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洪長春表示,已從職稱評審和人才保障兩個方面破解。在職稱評審上,福建正積極完善評審體系,緊貼企業需求,分類制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民營企業人才評價標準,并計劃年內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在人才保障上,則加大對在民營企業工作的省級高層次人才的支持力度,包括安家補助、子女教育、健康保障等全方位待遇,以及晉級和榮譽獎勵等激勵措施。
王忠表示,下一步,福建將對符合國家及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研發能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科技型骨干企業,采取“一對一”幫扶等形式,推動人才、項目等創新資源與其需求對接,從項目投向、創新能力水平、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業務指導,推動其爭創高能級創新平臺。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