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空中交通(UAM)領先指數(2024)》發布
城市空中交通飛行器向“高效率”轉變趨勢漸顯
摘要:日前,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四川有限公司研究發布了《中國城市空中交通(UAM)領先指數(2024)》。賽迪四川研究發現,短期內,取得載重、航程與成本三者的平衡,加速城市空中交通的普及是企業面臨的共同任務;中長期看,平衡區和規模發展區是重點布局區域;未來,綜合成本下降之后,城市群交通或與民航支線航空形成互補關系。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曉濤報道 日前,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迪四川”)研究發布了《中國城市空中交通(UAM)領先指數(2024)》。賽迪四川研究發現,短期內,取得載重、航程與成本三者的平衡,加速城市空中交通的普及是企業面臨的共同任務;中長期看,平衡區和規模發展區是重點布局區域;未來,綜合成本下降之后,城市群交通或與民航支線航空形成互補關系。
2026—2030年或將是企業拉開差距的第一個關鍵時期,適航認證的取證進度是確保企業不掉隊的關鍵。根據相關企業適航認證時間推算,2026—2030年將是企業獲取適航認證和開展商業化運營的集中時期,預計取得認證和開展商業化運營的企業合計占比將超過40%。
資本市場熱潮涌動,產業總體處于融資初期,未入場資本仍有大量進場機會,2026—2030年或將進入企業融資的下一個高峰期。截至2024年9月30日,低空經濟飛行器制造企業整體融資78.0億元,融資次數達到24次。從融資輪次看,在獲得融資的企業中,融資輪次在A輪及之前的企業占比為64.7%。
預計2026—2030年,隨著產業發展,在政策預期更加明朗、發展趨勢更加明顯及企業相繼獲得適航認證等有利因素的疊加下,產業融資將進入下一個高峰期。
短期內復合翼構型仍占主流,構型選擇從“能制造”向“高效率”轉變的趨勢逐步顯現。從整體構型上來看,2016年至今,在城市空中交通飛行器制造企業所公布的構型中,復合翼、多旋翼和傾轉旋翼占比排名前三,分別為43.9%、24.4%和17.1%。其中,復合翼和多旋翼因技術難度低成為大多數企業的首選機型,占比達到68.3%,是當前的主流構型。傾轉旋翼和傾轉涵道構型數量占比為24.4%。但從近兩年城市空中交通飛行器整機制造企業公布的試飛以及申請型號合格證(TC)的構型來看,未來前景更好、巡航速度更高及巡航里程更遠的傾轉旋翼和傾轉涵道正在成為主流,其合計占比為44.4%。
C端空中出行呈現出“大市場、強競爭”的格局,B端場景呈現“時間緊迫、環境極端、范圍廣大”的特征。一是各飛行器整機制造企業都發布了適用于空中出行的機型,表明各飛行器整機制造企業都瞄準了C端空中出行領域,可以預見,低空出行領域將出現大市場、強競爭的格局。賽迪四川預測,未來我國城市空中交通市場主要支撐來自C端的消費。二是在B端領域,時間緊迫、環境極端、范圍廣大成為低空B端場景選擇的必要條件,如“低空+醫療急救”體現了時間緊迫的特征,“低空+消防”體現了環境極端的特征,“低空+巡檢測繪”則體現了范圍廣大的特征。
場景成熟度和前景成為影響訂單領域分布的主要因素。物流、載人航空、市政成為目前低空飛行器訂單分布排名前三的領域,占比分別為58.8%、24.9%和14.8%。其中,物流和市政因場景較為成熟成為訂單數量最多的領域。
制造業實力和金融市場活躍度成為影響城市空中交通飛行器制造企業區域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企業區域分布中,廣東和上海企業數量并列第一。
責任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