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累計建成巴渝和美鄉村達標村3486個
摘要:據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35.82億元,同比增長2.4%;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221元、同比增長6.7%,絕對額居西部第2,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至2.24。
中新網重慶4月28日電 (馬佳欣)28日,聚力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現場會在重慶銅梁召開。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獲悉,重慶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累計建成巴渝和美鄉村達標村3486個。
產業興則鄉村興。重慶深化“四鏈融合”,鄉村產業加快發展。在創新鏈搭建上成果顯著,統籌建成部級以上創新平臺21個,組建市級全產業鏈創新聯盟7個、創新團隊16個,育成新品種51個、研發新技術91項。產業鏈不斷壯大,累計建成加工原料基地866個,培育百億級加工園區8個,10大百億級生態特色產業鏈產值1838億元,包括奉節臍橙、涪陵榨菜、巫山脆李、潼南檸檬、榮昌豬、“渝十味”中藥材等。資金鏈融通成效突出,在137條產業鏈上建立“金融鏈長制”,設立100億元的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母基金,成立“柑橘銀行”“榨菜銀行”“花椒銀行”等特色支行,為1.53萬個經營主體貸款400億元。強化人才鏈,柔性引進院士19人、高層次急需人才117人。
鄉村要振興,基礎設施是關鍵支撐。在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重慶統籌新改建農村公路3245公里、入戶道路1528公里,建成農村供水保障工程542處;建成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6000余個,豐富“村BA”、村歌比賽等文體活動,發布巴渝農耕文化數字一張圖;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攻堅,39個涉農區縣基本實現動態清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率分別達到87.8%、100%、71.2%。
重慶還不斷創新“智治善治”,讓鄉村治理不斷優化?;鶎又侵未竽XV2.0全面投用,歸集數據3.84億條,逐步實現由“傳統治理”向“整體智治”轉變;深入實施“春風滿巴渝”社會風氣提升行動,持續整治陳規陋習,勸退“無事酒”2800余場,人情開支減少70%以上;開展“化解矛盾糾紛”專項行動,排查受理農村矛盾糾紛49.36萬件、化解率99.93%。
城鄉融合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在這方面,重慶積極探索,成果斐然。推動落實“一縣一策”,開展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安排投入73億元,實施125個區縣城城鎮化補短強弱項目,深化區縣對口協同發展,全年推動32個產業項目、19.8億元落地協同區縣。實施“四進三回”行動(規劃、科技、經營、資金進鄉村和能人、青年、務工人員回鄉),引育人才6萬余人。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創新村莊經營,實現農村產權交易60億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8億元。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11178家民營企業幫扶5919個村。推行訂單生產、托管托養等方式,3.7萬個農民合作社帶動300多萬小農戶。
據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35.82億元,同比增長2.4%;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221元、同比增長6.7%,絕對額居西部第2,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至2.24。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重慶累計建成巴渝和美鄉村達標村348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