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報告:城鄉融合主戰場應在縣域 以城帶鄉農民變市民
摘要:城鄉融合發展是推進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相銜接,加快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富裕富足,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新時代拉動內需、適應“雙循環”發展格局的一個系統工程。鄉村振興不能光靠鄉村,必須以城帶鄉,走城鄉發展之路,城鄉融合的主戰場應該在縣域,遵循基本規律,讓農民變市民,靠城市帶農村。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日前舉行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24期),本期論壇聚焦“城鄉融合發展的投資機遇與挑戰”,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舉辦。論壇第一單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CMF主要成員,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秦虹代表課題組發布報告。報告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推進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相銜接,加快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富裕富足,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新時代拉動內需、適應“雙循環”發展格局的一個系統工程。鄉村振興不能光靠鄉村,必須以城帶鄉,走城鄉發展之路,城鄉融合的主戰場應該在縣域,遵循基本規律,讓農民變市民,靠城市帶農村。
談到城鄉投資融合發展的路徑,報告稱,第一,空間重塑是基礎。城鄉融合離不開對現狀土地的重新規劃和綜合整治,空間重塑既為農業規?;洜I提供土地,也為城市居住環境提供了用地空間。
第二,要素整合是核心。農村地區生產環境的改善和產業的升級發展是城鄉融合的難點和重點,所以投資主體要導入產業上下游合作伙伴、投資資金、引入技術、引入人才都要通過對這些關鍵的要素進行整合推動才能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或者農民生活城市化。
第三,組織方式升級是關鍵。將傳統的農村農業做出新文章,不僅僅是導入各種要素,還需要各種組織創新的方式,通過打造規模家庭農場等類似的新型經營主體來實現經營收益和可持續經營。
第四,配套建設是支撐。農村農業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需要提供相應的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生產生活服務設施的配套和完善非常關鍵。
報告也談到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規劃定位難。城鄉融合發展首先要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業基礎、居民需求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的研究,科學制定全域發展的規劃。城鄉融合發展既要加速區域發展,也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特殊的發展環境,這對當地的運作能力、投資人對城市和鄉村發展的理解的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規劃實施主體需要對鄉村產業民生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研判,準確把握鄉村發展規律、產業升級方向和生活改善趨勢,同時還要注意協調好各個方面的多方資源。
二是統籌協定難。建設用地政策政企民需求的目標很難統一。城鄉融合首先要解決土地資源的整合利用的難題,原來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方式、土地碎片化程度比較嚴重,不同于城市用地。鄉村用地的土地性質讓其在流通過程中面臨著很多難題。盡管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改革的方向,使土地的去碎片化在制度層面上有可能,但在實際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政策沒有落地,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為城鄉發展的難題。
三是資金平衡難。城鄉融合投資,資金規模需求大、周期長,很難取得短期的經濟回報。投資大但企業融合難,從城鄉融合需要從區域發展角度來進行全域考慮,涉及到土地整治、居民安置、環境修復、產業導入等多項內容,綜合規模大、綜合改造難,需要大量穩定的資金,特別是低成本長周期大批量的資金支持,投資周期長,短期很難盈利。這對投資團隊的專業化能力、人才、還有地方政府的支持都是極大的考驗。
四是產業培育難。產業發展基礎不足,產業鏈延伸培育比較難。多數地區產業基礎薄弱、發展環境差、可利用資源有限、產業發展深度不足和產業融合程度不夠等,在種種不利因素制約下,城鄉融合區域三個產業融合發展有很大難度,產業鏈也需要培育。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