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共享防災減災經驗 共話減災國際合作

——“防災減災:中國經驗與國際合作”論壇在京舉行

2021-05-10 16:30 中國發展網 苗露
防災減災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 中國經驗與國際合作

摘要:在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前夕,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承辦的“防災減災:中國經驗與國際合作”論壇在京舉行。

1

“防災減災:中國經驗與國際合作”論壇在京舉行

2

論壇現場

中國發展網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在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前夕,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承辦的“防災減災:中國經驗與國際合作”論壇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郭衛民,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會長鄭國光,美國雪城大學公共傳播學院教授帕梅拉·休梅克出席論壇并作主旨演講。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致開幕辭。

3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郭衛民

郭衛民指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論斷,為新時代中國防災減災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當前,中國面臨的各類災害形勢仍然復雜嚴峻,要扎實樹立預防為主理念,廣泛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強化災害信息發布和輿情應對機制建設,綜合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等傳播渠道,提升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要切實提高綜合抗災能力,充分發揮中國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優勢,善于依靠科技力量、積極推進相關立法、鼓勵社會廣泛參與、加強人才隊伍培養。要積極開展減災國際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減災理念與實踐,加強同國際減災機構的密切交流,分享和傳播中國防災減災經驗,展現中國開放合作的大國姿態。

4

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會長鄭國光

鄭國光介紹了近年來中國政府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的實踐成效和積累的寶貴經驗,指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我們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根本保證。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強化防災減災救災價值引領,按照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原則,建立起順暢高效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注重完善社會基層治理,持續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積極開展國際交流互鑒,推動構建防災減災救災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要進一步推進全球防災減災救災機制化建設,深化區域多邊合作,鼓勵倡導社會力量參與減災國際合作,努力培育防災減災救災合作新增長點,推動國際防災減災救災事業向縱深發展。

5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

靳諾在致辭中表示,災害頻發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對全球災害治理提出很高要求。有效減輕災害風險,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舉辦此次論壇,對于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抵御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希望與會人士深入研討、廣泛交流,為國際減災合作貢獻真知灼見,努力把論壇打造為中外防災減災信息溝通、資源連通、學術交流、合作共贏的新平臺,不斷提升人類社會應對災害能力和水平,開創國際防災減災救災新局面。

6

美國雪城大學公共傳播學院教授帕梅拉•休梅克

休梅克教授借助媒介把關的分析框架,重點介紹了面對各類災害,特別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的背景下,大眾媒體和社交媒體如何更加有效地互動,深入淺出地探討了政府部門如何應對災害期間不確定性帶來的虛假信息傳播等問題,對當下全球疫情防控和災害應對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7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教授李雪峰

在“危機應對與國際合作”分論壇上發言

8

“政策創新與公共治理”分論壇

9

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在“風險溝通與輿論共識”分論壇上發言

分論壇上,與會中外嘉賓分別圍繞“危機應對與國際合作”、“政策創新與公共治理”、“風險溝通與輿論共識”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普遍認為,防災減災是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此次論壇為各國分享防災減災經驗、開展防災減災學術交流、推動減災國際合作搭建了有益平臺。

論壇期間,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以及中國平安集團分別在所在地方組織開展了防災減災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活動,面向社會公眾普及各類災害事故知識和防范應對基本技能,并與主會場進行了連線互動。

此次論壇是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的重要活動,旨在提升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新加坡等國專家學者共50余人參加論壇。(苗露)

責任編輯:苗露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