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有力推動全球貿易重回自由化正軌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八年來,在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自由化方面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疫后全球經濟綠色復蘇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如何高質量發展,以推動全球貿易重回自由化正軌尤其值得期待。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近年來,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貿易組織正面臨巨大挑戰,亟需尋求有效的合作辦法,兼顧各方利益以實現共贏。另一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八年來,在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自由化方面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疫后全球經濟綠色復蘇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如何高質量發展,以推動全球貿易重回自由化正軌尤其值得期待。
5月30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春季會議舉行“絲路國際聯盟大會:基礎設施建設與自由貿易”分論壇,中外嘉賓就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對于促進自由貿易的作用,促進全球貿易以及國際合作,推動多邊貿易體系,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及中歐投資協定、“一帶一路”倡議及其它區域合作,促進自由貿易協定(FTA)推廣與實施,研討共商、共建、共贏的合作制度和機制。
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副總干事易小準認為,自從1994年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結束以后,多邊貿易自由化一直停滯不前,保護主義措施大量存在并不斷增加,令貿易組織當中的合作變得愈加困難。此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還面臨著包括新冠疫情、數字革命、氣候變化、恢復增長、擴大發展等挑戰,他們應對挑戰的能力差距也在拉大。因此,世貿組織亟需找到一個方法,以便兼顧所有成員日益多樣化的利益,以實現貿易自由化。
馬來西亞總理對華事務特使張慶信、菲律賓財政部副部長馬克·丹尼斯·約文、印尼中華總商會常務副總主席兼執行主席張錦雄分別從所在國的角度發表各自看法。張慶信指出,在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此外,建立多貨幣的外匯儲備系統對自身可持續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馬克·丹尼斯·約文提到了菲律賓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融資缺乏的問題,他希望能夠改善市場準入,尋找到綠色發展路徑。張錦雄表示,作為21世紀海上新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沿途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錨點國家之一。近年來,印尼政府正在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以開放的姿態吸引廣大國內、外投資,以靈活、高效的多樣化措施,全面推動印尼的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
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鮑爾詹·貝克特米羅夫認為,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應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增長點,它已成為中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會很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倡議是和世貿組織相輔相成的”,易小準說,“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物理的互聯互通。對此,中國葛洲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華頗為認同。他認為,后疫情時代各國推進貿易與投資自由便利化,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至遠,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到四點。首先,國際合作不應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其次,各國應繼續重視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以促進疫后全球經濟復蘇,并為自由貿易發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撐;第三,各方應攜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自由貿易聯動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發展新動能;最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急需加強金融創新和引入社會資本。
他指出,在政策性金融整體收緊、商業性金融嚴控風險、私營資本導入機制缺失的當下,加強金融產品供給側創新,提升國際資本參與意愿,暢通私營資本進入通道,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都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迫切需求,需要各方攜手共同研究推進。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進正好適應了當今時代發展以及全球治理變革的需要。作為創新試點的粵港澳大灣區,則要利用好自身的獨特優勢。IFF副理事長、澳門前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認為,澳門既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又具備經濟多元發展的政策優勢,并且經濟體量小、風險可控。“以澳門作為抓手,重點推動包括金融領域在內的區域經濟合作,還有積極創新,既可以在中國新一輪高質量改革開放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同時也能讓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優勢與國際標準、國際規則以及不同的經濟模式有機結合,為助力建設‘一帶一路’,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的貢獻”。
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主席兼總裁張維春特也透露目前澳門正在加緊推出諸如碳交易債券這樣的綠色金融產品,并呼吁海內外一如既往地支持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所的建設發展。
國際金融論壇(IFF)是總部設于北京的國際組織,2003年10月由中國、美國、歐盟、聯合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相關國際組織共同發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領域高級別常設對話交流和研究機構,被譽為全球金融領域的“F20(Finance 20)”。創立至今,國際金融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了17屆全球年會,今年的國際金融論壇2021春季會議以“后疫情時代: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作為主題。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