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泰沈開濤:對外投資的企業走到哪里,風險防控的服務就延伸到哪里
摘要:6月17-18日,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第七屆)在京舉行,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行業組織和知名企業的高度關注。今年,大會重點關注區域合作深化趨勢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風險與機遇,以及新冠疫情演化與全球救援服務,并發布了《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風險版圖》《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供應鏈風險版圖》等內容。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曉濤報道 6月17-18日,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第七屆)在京舉行,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行業組織和知名企業的高度關注。今年,大會重點關注區域合作深化趨勢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風險與機遇,以及新冠疫情演化與全球救援服務,并發布了《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風險版圖》《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供應鏈風險版圖》等內容。
據了解,2015年以來,連續6年舉行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秉持“全球風險、全球發布、中國視角、全球商機、全球服務”的理念,邀請來自全球的法律、稅務、信用、金融、風險管理等專家,發布目的地國家或地區最直接、最新鮮的投資風險、出行風險,提供本地化的境外風險解決思路、方法和工具。發布會持續追蹤和研究國際的風險環境和重點風險的變化趨勢,每年發布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風險版圖,為走出去的企業和公民提供具體幫助。
對于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企業來說,“走出去”是一條充滿風險與挑戰的道路。對此,江泰國際合作聯盟、江泰全球救援聯盟主席沈開濤在大會上擲地有聲:“對外投資的企業走到哪里,風險防控的服務就延伸到哪里!”
危中存機,有效把握海外布局機遇窗口期
種種跡象表明,當下全球供應鏈網絡運行效率顯著降低,但區域化、本地化、多元化調整的預期變得強烈,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供應鏈風險顯著加大。
比如,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風險版圖-亞洲版圖顯示,疫情的反復使得亞洲驅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預期遭遇挑戰,貿易、旅游明顯萎縮,主要新興國家經濟復蘇低于預期;印度、柬埔寨等遭受疫情沖擊嚴重的國家出現大面積停產、停工,經濟下行風險急劇上升,相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發展中斷或停滯的風險進一步累積。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進行全球資源布局?中國企業應該秉承怎樣的國際化經營理念?
“新冠疫情影響的深度和廣度,大大超出了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風險有增無減,尤其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阻和中斷的不確定性,給已經和正在準備走出去的企業帶來更為復雜的疊加風險。”沈開濤提出三項應對建議:一要繼續發揮政府的統籌作用,對沖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制造的各種風險;二要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構建對外投資安全屏障;三要發揮互聯網和高端服務業作用,創新走出去安全保障機制。
“河長灘多,路長彎多”。與會專家表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參加國際市場分工,與國際同行競爭,機會多、風險大。有的風險可知,有的風險可控,但有些不可知,或者可知不可控。因此,企業既要把全球的資源納入公司的調配體系中,也要把自己融入到國際市場當中參與分工,被同行選擇。
更多的與會專家分析認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企業應當積極圍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CP)、中歐投資協定等區域和雙多邊合作帶來的利好和希望,借力對外投資綜合服務,積極參與全球供應鏈區域布局和產業鏈重塑,繼續堅定探索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走出去”之路。
“走出去”風險疊加 未雨綢繆當立
回溯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驗教訓,尤其是那些損失嚴重的案例,所有的遺憾都清晰地指向一個共同原因:風險識別與防范不到位。面對變幻莫測的種種風險,企業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在2021全球投資服務論壇上,全國工商聯國際合作委員會秘書長遲建新、墨西哥等國家的駐華參贊,圍繞RCEP、供應鏈、區域合作等共商疫情之下如何支持企業“走出去”,如疫情下境外園區如何為企業建立“防火墻”、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政策、重點國別招商引資政策、一站式對外投資綜合服務。
近十年來,全球化增長更多的是靠“走出去”真正建立起全球產業鏈布局,把前端深入到目標國家;發展業務的同時還需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貢獻。這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的一個基本格局。
然而,《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供應鏈風險版圖》顯示,不僅全球供應鏈安全受到疫情封閉措施的空前威脅,而且疫情進一步加劇了區域性勞動力短缺和不平衡,人員流動限制與人員安全風險拖累了全球供應鏈網絡的運行效率。
企業如果想避免無意間落入對外投資陷阱,首先要知道具體有哪些“坑”?但投資領域,由于不可控因素更多,對外直接投資會遇到諸如國家安全審查、高勞工標準和工會的問題,以及知識產權和投資國的“長臂管轄”等風險。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周晉竹在2021全球投資服務論壇上表示,對企業來說,借力區域合作提升境外投資高質量發展,需要充分了解主要市場對外資監管的形勢才能高質量地走出去,企業對外投資務必做好財務、稅務、法務、勞務等盡職調查。
總之,中國企業“走出去”首先需提升系統能力和戰略實施能力,利用中國優勢助推“雙循環”實現。同時,需特別關注投前的研究、盡職調查和風險管控,以及投后的協調管理,以達到全球化的戰略目標。
風險防控服務緊跟對外投資企業步伐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想站穩腳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穩在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上分析認為,疫情下對外投資合作面臨更大風險挑戰,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如疫情導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全球經濟復蘇不平衡不確定、氣候變化加劇自然災害、債務風險加速惡化、地緣政治風險持續走高等風險。展望未來,國際投資公告數據好壞參半,說明202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行壓力仍將持續。
高質量參與區域合作,識別規避全球供應鏈風險,需要企業根據投資目標國的政策、法規、疫情控制進展和產業基礎條件等情況,制定更加靈活的“走出去”方案。對于成因復雜的重大風險,也需要社會各界跨領域深度研究。
沈開濤表示,江泰國際合作聯盟成立于2013年1月17日,是全球唯一一家專注于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服務的全球聯盟,致力于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提供投資服務、風險管理服務和保險經紀服務,服務網絡已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在積極與跨境電商平臺——為中國中小企業走出去提供全球投資服務的“優投”平臺開展合作。“優投”平臺主要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把與對外投資相關的政府部門、駐華使館及投促機構、企業、境外園區和服務商連接起來,形成對外投資全要素服務體系,旨在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提供走出去相關服務,助力企業走得出、走得穩、走出成效。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會長胡衛平在2021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上也表示,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將積極發揮平臺優勢,繼續與江泰國際合作聯盟和江泰全球救援聯盟一道,深化雙方合作機制,攜手并進,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和境外項目建設的員工,想方設法提供務實的支持和幫助,確保“十四五”起好步、開好局,穩生產、增效益。
責任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