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實現“五個轉變”

2021-09-24 16:03 中國發展網
貴州 易地扶貧搬遷

摘要:貴州省委副秘書長、貴州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靜介紹,今年以來,貴州省生態移民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國家有關部委的工作安排,持續加大力度、強化工作保障,確保后續扶持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保障體系得到全方位夯實。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程暉 吳承坤  記者從貴州省生態移民局了解到,貴州省在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即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和基層黨建體系的基礎上,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做深做實各項工作,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實現了“五個轉變”。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92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57.8萬人,城鎮化集中安置183萬人,建成住房46.5萬套,整體搬遷自然村寨10290個,是全國搬遷規模最大、城鎮化安置比例最高的省份。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貴州視察,強調“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后,后續扶持是關鍵,要落實好有關舉措,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當前,貴州全省上下正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用高質量統攬“十四五”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以更加集中的力量、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進一步深化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確保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開好局起好步。

貴州省委副秘書長、貴州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靜介紹,今年以來,貴州省生態移民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國家有關部委的工作安排,持續加大力度、強化工作保障,確保后續扶持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保障體系得到全方位夯實。

組織保障得到強化。貴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親自謀劃后續扶持政策路徑并推動落實,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多次赴安置區調研指導。繼去年12月高規格召開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推進會后,今年又召開了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電視電話全體會議,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一是調整充實領導機構。今年5月,調整充實了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成員單位由原來的36個增加為48個;9個市(州)84個項目縣(區)同步調整完善組織機構,建立縣委書記、縣長或其他縣領導包保安置區后續扶持工作責任制,形成部門和地方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完善工作機制。今年,貴州省修訂完善了《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健全工作調度協調、檢查聯動等機制,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和任務清單,確定了124項具體工作措施。三是召開會議安排部署。貴州省先后三次以召開調度會、專題會等方式對全省后續扶持工作進行具體安排。其中,6月份召開的召開的省、市、縣三級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電視電話會議,對當前及“十四五”后續扶持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具體工作任務和工作舉措。四是加強規劃引領。推動將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納入全省“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推動省發改、民政、民宗、衛健、文旅、鄉村振興、殘聯等部門將后續扶持納入行業“十四五”規劃。

監測保障得強化到。為有效鞏固搬遷脫貧成果,貴州省通過建立三項機制,加強對搬遷群眾、搬遷家庭特別是搬遷勞動力的動態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幫扶,確保不漏一戶、不掉一人。一是建立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出臺了《省生態移民局關于健全防止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性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方案》,將搬遷群眾人均純收入低于6320元的家庭納入監測幫扶范圍。二是建立易地扶貧搬遷高質量發展監測機制。制定了《貴州省2021年市縣易地扶貧搬遷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指數監測實施方案》,持續對穩定就業、問題整改、安置區安全穩定、后續扶持資金使用、包保責任落實、組織保障落實、搬遷群眾權益保障、搬遷群眾穩定入住等8個指標開展季度和年度監測,建立健全監測幫扶機制。三是建立就業動態監測機制。持續強化搬遷勞動力就業動態監測,適時掌握各地“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落實情況,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資金保障得到強化。貴州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財政支持,發揮財政銜接資金引導作用,帶動金融信貸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等共同投入,形成資金有效供給鏈。一是明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帶帽下達后續產業發展資金,可按照“錢隨人走”原則分配到安置地。截至目前,已累計統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0.5億元。今年中央財政銜接資金和省級財政銜接資金已明確可用于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下一步,貴州省將探索發揮資金聚集效應,積極打造示范安置點和安置區優勢產業。二是會同貴州省發改委、農發行貴州省分行簽訂《三方協議》,計劃五年內投入不低于200億元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項目。今年以來,已爭取到農發行貴州省分行、國開行貴州省分行累計發放貸款86.91億元支持各地后續扶持。三是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套產業納入省級新設立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金支持范疇,充分發揮基金的撬動作用,優化安置區產業布局。

落實保障得到強化。貴州省始終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為保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從四個層面對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推進情況開展考核督促,確保全覆蓋。一是將貴州省直有關部門推進后續扶持工作情況納入省直機關年度目標績效考核重要內容,進行年度考核。二是將各市(州)、縣推進后續扶持工作情況納入各地服務高質量發展目標績效考核內容。三是組織對市、縣進行抽查核查,其結果排名前三的所在市(州),作為在后續扶持工作中積極主動、工作有成效的市(州),報請貴州省人民政府開展激勵表揚,在資金分配、項目支持方面給予傾斜。四是貴州省委省政府督查室、省紀委省監委、派駐紀檢組、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等,根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各級推進后續扶持工作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和督促檢查,保證政策和責任的持續落實。

貴州省委副秘書長、貴州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靜介紹,貴州省在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即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和基層黨建體系的基礎上,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做深做實各項工作,貴州推動實現了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的“五個轉變”。

推動就業產業由保脫貧向全面提質增效轉變。在就業方面,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緊緊圍繞穩崗就業這個關鍵,會同人社、投資促進、鄉村振興等部門和地方政府,開展搬遷勞動力就業專項幫扶、招商引資等行動,采取加大勞務輸出、勞動力就業跟蹤監測、就業培訓、專項幫扶留守搬遷勞動力、引進適合搬遷群眾特點的企業等措施,千方百計做好穩崗就業工作。如,協調貴州省人社廳在2021年度計劃培訓搬遷勞動力6萬人次,現已培訓了4.5萬人次;聯合省工商聯、省人社廳開展“萬企幫萬家”穩崗就業行動等。截至8月31日,全省有勞動力搬遷家庭41.35萬戶、勞動力98.89萬人,已實現就業41.35萬戶、92.04萬人,就業率為93.07%,實現了有勞動力搬遷家庭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的目標。其中,從事制造、服務、建筑等行業的搬遷勞動力有63萬人,占69.2%。

從第三方抽樣調查來看,搬遷群眾搬遷后人均增收 2548元,他們就業的結構更加合理、范圍更加廣泛,收入水平逐步提升。在產業發展方面,貴州省立足將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的培育發展融入到縣域經濟的發展之中,統籌黔粵東西部協作、各級財政和金融信貸資金,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發展產業園區、建立就業幫扶車間,著力補齊安置區產業發展短板,切實增強安置區自我發展能力,帶動群眾就業增收。至8月底,全省安置點周邊有各類企業2446個,其中工業園區1115個、農業園區249個、扶貧車間1082個。通過實踐探索,各地布局的產業與群眾需求更加緊密,推進措施更加有效,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目前,全省通過財政專項資金實施的后續產業項目736個,已完工482個,全省新謀劃“十四五”后續扶持產業項目601個。如,正安縣、普定縣將吉他、韭黃等主導產業布局在安置區周邊帶動就業,效果較好。普安縣抓住公安部對口支援契機,在安置區產業園就業幫扶車間生產警用服裝、鞋等物資,實現訂單和收入雙保障。

推動公共服務由?;鞠蛉嫣釞n升級轉變。貴州省根據全省城鎮化集中安置比例高的特點,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安置區教育醫療文化事業不斷發展,讓搬遷群眾享受更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在“十三五”時期全省新建、改擴建配套學校669所、醫療機構440所的基礎上,今年發布了《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目前,各地基本公共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的內容和手段更加豐富,一些領域取得的成效較為明顯。如,今年搬遷群眾子女共有9845人考上了大學。 

推動社區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管理轉變。貴州省把安置社區作為平安貴州建設的重要陣地,推動搬遷群眾融入新社區、適應新生活,著力解決搬遷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安置區新成立街道辦事處59個,設有居委會455個、社區警務室369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365個,落實管理和工作人員1.2萬余人。同時,各地積極探索創新,采取建機制、強管理、提服務、網格化等措施,把社區治理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積累了如黔西南州新市民計劃、六盤水市“兩個社區”、畢節市“黨建+積分”等管理經驗,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推動文化服務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貴州省積極推動宣傳、文化等部門統籌聯動,在安置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服務活動,豐富搬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質,改變傳統陋習。各地指導幫助安置點組建群眾演出團隊、健身團隊、電影放映隊等文化志愿隊伍,增強社區互動和交流,搬遷群眾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明顯提升。今年以來,貴州省各地已組織開展文藝活動、感恩教育、普法教育、市民意識教育等共3.4萬余場次,搬遷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同時,少數民族地區還充分利用民族傳統節日,搭建交流展示平臺,積極組織搬遷群眾參加各類文體活動,展示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激發傳統文化的創造力、生命力,促進民族大團結大繁榮。

推動基層黨建由抓覆蓋向全面引領轉變。貴州省堅持安置點建到哪里、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里,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目前,各地安置區已成立街道黨(工)委81個、黨總支和支部912個,搬遷群眾中有中共黨員18383人,從中選用管理人員2851人,實現黨的基層組織在安置區全覆蓋。同時,各地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就業組織、產業發展、社區治理、社會融入等全過程,黨在安置區的凝聚力、向心力明顯增強。

貴州省委副秘書長、貴州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靜介紹,在高質量推進“五個體系”建設的同時,貴州省積極關注搬遷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并及時作出回應。比如,貴州省快速推進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加強與貴州各有關省直部門橫向溝通,強化省市縣縱向聯動,提高工作效率,及時解決難題,目前全省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工作已全面完成,讓搬遷群眾吃下了定心丸。

再如,隨著搬遷群眾穩定入住,部分地方反映搬遷家庭新增人口較多造成住房困難問題,貴州省及時將這一問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任務之一,積極對接省直有關部門研究解決具體措施和辦法,探索建立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及時會同貴州住建部門研究起草了《關于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人口住房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采取盤活現有公租房、保障房、發放住房租賃補貼等措施,著力解決人口增加較多導致住房困難的問題。目前,貴州省政府已批復同意該實施意見,近期將由貴州省住建、移民等五部門印發實施。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