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蕉嶺縣推進美麗圩鎮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一鎮一特色 一域一精品
摘要:“群眾是社區的主人,社區如何管理需要群眾參與,這樣才能更好地打造好美麗家園?!毙落佹傂落伾鐓^黨總支部書記陳山月舉起響個不停的手機,樂呵呵地說道,“大多是群眾,向我們反映哪里衛生需要改進,哪里需要他們幫忙?!?/p>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魯利韋、聶金秀、記者羅勉報道 從梅州市蕉嶺縣了解到,以全縣8個鎮為主要對象,以省中心鎮為重點,兼顧長深高速公路出入口、205國道、旅游景區沿線等重要節點,大力推進以補齊規劃設計、公共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鎮風貌、產業發展、治理水平等方面短板為主要內容的美麗圩鎮創建行動。
該縣廣福鎮205國道沿線,澄澈的藍天、干凈整潔的路面、川流不息的車輛和行人,與古樸典雅的一排排店鋪相互映襯……好一幅美麗的鄉村圩鎮畫面。城鄉融合,生態綠色,一鎮一貌,隨著創建行動的深入,“美”在不同的圩鎮都有了不一樣的“標簽”。天藍、地綠、水清、有序、活力、宜居的圩鎮正在蕉嶺逐步展現,村民的生活質量也在蒸蒸日上。
一個個轉變,見證著該縣持續推動美麗圩鎮建設的努力和探索,也折射出鄉村振興催生的喜人變化。“內外兼修”的各鎮,正日益變成看得見山水、望得見鄉愁的地方,讓人心馳神往。通過美麗圩鎮創建,全縣圩鎮普遍實現配套完善、宜居宜業、特色鮮明,圩鎮服務和帶動鄉村振興的能力顯著增強,實現鎮村同建同治同美。
提升人居環境 繪就圩鎮美麗圖景
長潭鎮新泉村,屋前有花香,園內有果蔬,休閑有去處,處處洋溢著凈與美。
村民指著榕長路兩邊黃墻灰瓦、風格統一的房屋說,以前鐵皮瓦全都生銹了,墻面也脫落了,村里對房屋進行了改造,重新粉刷了墻面,換上了美觀又牢固的新瓦,完全是大變樣了。
村民鄧蘭珍家門口的小菜園,只見園里韭菜、茄子等蔬菜長勢喜人。不遠處新建的小公園配套了休閑步道、中式亭子、農具雕塑等,相映成趣,成了當地村民茶余飯后的休閑娛樂場所。她喜滋滋地說,以前想都不敢想,家門口能修得這么漂亮,這幾年搞新農村建設,村干部動員我們把空置地、隨意搭建的窩棚改造成了小菜園、小花園等,十分靚,空閑了就去小公園走走。
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四小園”的美麗綻放,已成了新泉村的獨特風景。長潭鎮鄉村振興辦負責人介紹說,得益于科學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打造“四小園”特色板塊,長潭鎮各村均達到干凈整潔村以上標準,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覆蓋率達100%,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100%,村容村貌形態也更加豐富。
該縣自創建美麗圩鎮行動開展以來,各鎮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通過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以及完善人居環境設施建設為主攻方向,進一步推動圩鎮品質提升。同時,結合村莊資源現狀、用地布局及發展愿景,蕉嶺縣并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在不破壞自然風貌和肌理的基礎上,于細微之處做文章,鼓勵居民盤活房前屋后土地,因地制宜種植蔬菜、瓜果、花草樹木等,推進“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建設,留住田園風光和鄉村記憶。
“人居環境提升了,圩鎮顏值也上來了。”“生活更方便,住得更舒心了。”昔日雜亂的圩鎮煥發出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新面貌,既有都市的整潔便利,又有田園的風光旖旎,讓當地群眾津津樂道。
打造一鎮一貌 特色亮點紛呈
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的廣福鎮,有著蕉嶺北大門之稱,205國道穿鎮而過,是廣東省面向福建省的重要窗口,也是重要的商貿之地。
平坦寬敞的柏油路面,新建的入口景觀,獨特的臨街風貌,整齊劃一的商鋪,進入廣福鎮圩鎮,“整潔”“統一”“嶺南風”便是其給人的第一印象。按照“天際線、水岸線、路沿線”的設計,統一街道外立面風格,實現商戶“入室經營”,使圩鎮風貌從“平面”到“立面”得到大幅提升,在推進美麗圩鎮建設進程中,廣福鎮不僅大力提升圩鎮景觀,還在圩鎮風貌管控上下功夫。
“以前到處都是凌亂占道的買賣場面,店鋪門坪也是破破爛爛、高低不平?,F在店鋪的屋檐瓦、招牌、防盜網、外立面等都有大變化,統一風格,看著都讓人心情好了不少,還實現了人車分流。”說起圩鎮營商環境的變化,附近商戶鐘公烈豎起了大拇指。
“我們現在實行門前三包,垃圾也日清日運,讓街道始終保持整潔的狀態。”增華電器商店連續多年被評為“文明誠信經營戶”,商戶負責人黃增華如此說道,“作為街道的經營戶,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維護這里的環境衛生。”
大壩村雞麻田,新修建的道路、新安裝的沿河防護欄、正在搭建的景觀亭,不僅扮靚了村容村貌,更是大大消除了附近學校學生上下學的安全隱患。
廣福鎮在全面摸底調查圩鎮周邊門店、市場、背街小巷、產業分布等基礎上,做好美麗圩鎮規劃。通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認真抓好205國道沿線整治,不斷完善圩鎮公共設施,抓好環境治理。“接下來要全力打造省際廊道新窗口,以鄉村振興為抓手,扎實開展美麗圩鎮建設,抓好國道沿線整治,大力發展各項產業,努力把圩鎮建設成城鄉融合的節點,推動邊界商貿交流發展。”廣福鎮黨委書記陳國政說。
新鋪鎮以“千年古鎮”為主題,在石窟河沿線建設沿河棧道,打造濱水新區,結合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還在濱水新區設置了紅色知識學習區,供居民參觀。長潭鎮依托石窟河秀美山水和長潭自然生態旅游景區,按照“一核兩軸四區”的建設思路,規劃建設“卡拉比-丘”數學小鎮。南磜鎮以“富美南磜”為奮斗目標,加快推進金山筆生態旅游、圩鎮道路景觀提升、富足橋嶺特色風貌提升等項目,打造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的特色鄉村。
一鎮一景,一域一色,俯瞰蕉嶺,自開展美麗圩鎮建設以來,各鎮有了道不盡、看不完的日新月異,特色越來越明顯。
系列“組合拳” 激發圩鎮發展活力
將在謀,兵在精,辦好基層事,關鍵在黨。在美麗圩鎮創建之初,該縣便成立了縣級美麗圩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縣級統籌、鄉鎮主責、部門配合”的工作方式,上下聯動,掛圖作戰,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地落實,確保取得實效。同時,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做到領導指揮在一線、黨員干部沖鋒在一線、群眾參與在一線,掀起美麗圩鎮創建的新高潮。
“群眾是社區的主人,社區如何管理需要群眾參與,這樣才能更好地打造好美麗家園。”新鋪鎮新鋪社區黨總支部書記陳山月舉起響個不停的手機,樂呵呵地說道,“大多是群眾,向我們反映哪里衛生需要改進,哪里需要他們幫忙。”
群眾參與,便是最大的支持。漫步在新鋪社區,無論是商鋪林立的街道,還是群眾聚居的小巷,干凈整潔,并按照相關規定設置了垃圾桶。除了保潔員日常保潔之外,新鋪社區還會組織社區干部、志愿者在轄區內開展大掃除,做好“門前三包”,保證環境的清爽。
美麗圩鎮,不僅面子美,里子也美。“我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持續開展‘好媳婦’‘文明家庭’‘模范夫妻’等評選活動,選樹推廣先進典型,營造良好的文明氛圍。”陳山月說。
“‘七月半’是新鋪鎮最隆重、最傳統的文化節日,也是蕉嶺非遺代表項目,基本每年都會開展品美食、戲劇匯演等活動,為的就是讓忠孝感恩的傳統觀念繼續傳下去。”陳山月補充道。
傳承民俗、培養良好的鄉風,同樣是美麗圩鎮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們在暑期有序開展民俗表演培訓,傳承民俗文化。如我們聘請了專業老師指導青少年學習在廣福鎮已有300多年歷史的金獅鑼鼓。”廣福鎮人大主席黃錦坤說。
該縣還依托圩鎮原有體育場地設施、文化站、鎮中小學圖書室等文化設施,整合資源,改造提升圩鎮文體中心,建設若干個實用且對居民開放的圩鎮文化書屋,為居民提供知識“充電樁”,讓群眾的生活提檔升級。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