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和生態保護專家共議NbS投融資
摘要:自中國和新西蘭在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共同牽頭NbS議題以來,NbS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盡管NbS的相關研究在過去幾年迅速發展,但諸如NbS的內涵和邊界、本土化標準、以及解決多重挑戰的權衡和協同等問題仍有待厘清。 “NbS+”旨在通過為多方對話和經驗交流搭建平臺,完善NbS的科學和實踐經驗,為推動NbS助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 “雙碳”目標的實現提出可行性建議。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道 近日,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共同啟動了“NbS+”系列研討會。第一期研討會的主題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投融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際司司長孟憲林、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 和NRDC首席項目官安德魯·威茨勒分別為會議致辭。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世榮、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主任張琰做了主旨發言。
自中國和新西蘭在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共同牽頭NbS議題以來,NbS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盡管NbS的相關研究在過去幾年迅速發展,但諸如NbS的內涵和邊界、本土化標準、以及解決多重挑戰的權衡和協同等問題仍有待厘清。 “NbS+”旨在通過為多方對話和經驗交流搭建平臺,完善NbS的科學和實踐經驗,為推動NbS助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 “雙碳”目標的實現提出可行性建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際司司長孟憲林表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是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涵養水源、改善土壤健康、凈化大氣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固碳釋氧等一系列重要生態系統服務,來應對多種挑戰。林草部門正在積極推進林草高質量發展,在國土空間綠化、濕地保護修復、自然保護地管理等領域,重視借鑒和運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理念和方法。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表示,過于依賴自然或過度支配自然的心態都是不可取的?;谧匀坏慕鉀Q方案要求我們正確處理保護、培育、利用三者之間的關系,要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維護生態系統安全;要以培育為重點,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適當地人工干預,有效結合人力與自然力,提升生態系統韌性;要以科學利用為目標,全面有效地利用生態系統的生態和經濟功能,實現人類社會和自然的雙贏。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去年5月發布的《自然融資狀況報告》估算,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遏制土地退化的目標,從現在到2050年,全球需填補4.1萬億美元的自然融資缺口。報告呼吁增強對NbS的投資力度。雖然公共資金的增長可以補上部分缺口,但應顯著增加對NbS的私人投資。NbS的資金來源、類型和投融資方式的多元化亟待改善。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世榮教授認為,森林固碳增匯的第一途徑是保碳,就是保護好現有的森林,以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研究發現,與結構簡單的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可以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并提供高碳存儲和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的生態系統服務。全國約21%的喬木林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低于世界平均水準,僅為巴西的 ½。鑒于可利用土地和水資源有限,應特別重視提升森林質量,增強碳匯潛力。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指出,全球每年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融資需求是1萬多億美元,融資缺口高達80%-90%,需要社會資本填補。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到2030年,生物多樣性喪失將導致全球平均GDP下降2.3%,但對低收入國家來講, GDP的下降幅度可高達10%。馬駿強調,應對生物多樣性相關金融風險是央行與監管機構的職責。很多國家的央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已開始采取行動。中國人民銀行和馬來西亞央行等把生態友好項目納入綠色金融目錄,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等要求披露生多相關金融風險,法國和意大利的央行投資支持生態友好資產。這些都是值得大力推廣的做法。
IUCN中國代表處主任張琰表示,守護自然和服務社會是NbS應兼具的兩個屬性。NbS對自然的影響應該是正向的。如果方案能夠服務社會,但對生物多樣性的凈影響是負面的,這種方案就不是NbS。中國在利用生態系統服務來評估NbS價值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對于NbS乃至自然及自然資產價值評估的進一步發展意義重大。
在圓桌討論環節,四位嘉賓圍繞NbS的投融資展開討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與修復司一級巡視員郭青俊指出,林草系統的碳匯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壓艙石。為保證我國的森林碳匯能力穩中有升,就要加強森林經營。國家非常重視森林經營。但森林經營成本很高,現在的國家補助并不完全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每年2000多萬畝的森林撫育面積也面臨投資不足的挑戰,希望通過NbS投融資來補充。符合條件的項目按照CCER碳匯項目來做,既有碳匯方面的收益,還可以幫助國家在自然的條件下提高林草碳匯的能力。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認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表示,如何建立起一個供給合理、價格有效、信息透明、監管有力的市場機制來推動NbS,讓自然系統碳匯的生態價值得以實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這個機制的建立不僅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還需要企業、研究和評估機構、社會組織等相關各方積極參與,一個健康市場的建立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動。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NbS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碳中和,一些碳排放需要通過負排放的手段進行中和。NbS是最重要的負排放手段之一,是不可或缺的。CCUS等技術目前還處在初期階段,投入和運營成本很高,而且有些技術后續是否會有環境風險目前也還不是很清楚。國內銀行已推出了一些支持林業發展和林業碳匯的綠色金融工具,包括林權質押貸款和林票質押貸款等。由于林業碳匯項目普遍存在的簽發周期長,生態價值的實現還不是很順暢,所以興業銀行聯合人保財險和海峽股權交易中心開創了林業碳匯質押的新模式,為碳匯的質押貸款增信增強了碳匯的融資力度,在探索碳匯和保險聯動方面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與氣候中心大中華區總負責人朱春全表示,我們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同時,有多家國際機構聯合提出全球共同的自然目標,也就是自然受益。自然受益是目前國際上對生物多樣性目標制定過程當中,或者是產業轉型過程當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新自然經濟報告,食物、土地和海洋利用系統,基礎設施和建成環境,以及能源和開采業這三大社會經濟系統影響了約80%的瀕危物種。這三大社會系統向自然受益的方向轉型,到2030年,中國可以帶來1.9萬億美元新的商業價值和8800萬個就業機會,貢獻于國家“雙碳”目標和高質量發展。
NRDC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兼中國區主任張潔清表示,為應對復雜多變的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自然災害等重大挑戰,亟需構建以NbS為核心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參與的環境治理模式,為推動NbS規?;瘜嵤┨峁╅L期穩定的科學和資金支持。在氣候變化和自然保護等政策的頂層設計中,全面融入NbS的理念,促進多維度環境治理的協同增效;社會資本通過自主投資、多方合作、公益參與等模式積極參與NbS實施。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