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西部地區如何“修路”?
摘要:“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之后,中衛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同時建設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和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的“雙中心”城市,成為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成靜報道 在工業時代,國家通過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有效帶動經濟發展,“要想富,先修路”成為標志性口號,在數字經濟時代這個口號是否過時?數字經濟時代西部地區應該如何修路?
9月16日在寧夏中衛召開的2022云天大會之“數字中衛·云載未來”東數西算最佳實踐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研究所信息化與網絡經濟研究室主任彭緒庶將西部地區開展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跟工業時代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類比分析,探究西部地區如何更好地抓住國家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的機遇。寧夏西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溯寧在論壇上致辭,寧夏西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銷售市場部總經理曲冬做主題演講,分享西云數據的發展及其在“東數西算”中的定位。
彭緒庶認為,工業經濟時代,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拉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實現投資的乘數效應,加速人和物的流通效率以優化資源配置,同時改變市場結構,還能夠改變人的思想和區域的發展思路。同樣,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從多個方面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在投資建設方面,算力占據數據經濟重要的生態位,后端是芯片、存儲、網絡等硬件科技產業鏈,前端則通過各類數據應用幫助千行百業開啟數字化轉型進程,作為從后端硬件到前端數字化產業的連接,算力具有明顯的投資乘數效應。幾年前,寧夏中衛就因地制宜地開展“前店后廠”的創新模式,通過西云數據運營亞馬遜云科技中國(寧夏)區域,帶動一大批國有和民營數字經濟企業落戶當地,成為了數字經濟產業鏈中的高端玩家。
在市場和資源方面,算力作為基礎的數字經濟本身具備優化資源配置和市場結構的功能。寧夏西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是算力優化資源和市場結構功能的最佳注解,雖然其數據中心位于大西北,但以西云數據的代表性客戶進行樣本統計,絕大多數客戶都來自東部,廣泛覆蓋能源、農業、交通、制造、汽車、零售、生命科學、互聯網軟件服務等各行各業。西云數據的成功向云計算和相關行業表明一個信號,西部城市完全可以在數字經濟時代承載更重要的占位。
在創新思路方面,算力設施帶動數據應用服務是數字經濟創新的重要課題。西云數據努力通過卓越的運營管理經驗,為中國客戶提供國際先進、安全、靈活、可靠的云計算服務,推動本土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為生命科學、智能汽車、航空等高科技產業提供全面的數字化服務。
彭緒庶進一步建議,西部地區在東數西算工程中要盡可能提高站位,在整個數字經濟產業鏈中提供更多服務和更高價值,而不應滿足于作為數字地產和綠色能源等資源和要素供給者的定位。
在論壇上,寧夏西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溯寧在致辭中說,西云數據始終致力于扎根寧夏服務全國,跟中衛云計算生態共同成長。在過去五年里為能源、農業、交通、制造、汽車、零售、生命科學、互聯網軟件服務等千行百業的客戶提供了世界先進的云計算服務,打造了眾多最佳實踐。
漢端科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漢端科技是一家提供航空器維修和改造軟件的公司。漢端科技與西云數據合作在云上構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飛機維修工程系統,包括飛機的維護、維修與運行系統,和客機改貨機業務系統。通過實現業務自動化,端科技將寬體機大修的準備時間從3個月縮短到1個月,還支持了中國首架A330客機改貨機的項目順利交付。
中衛能夠走出西云數據這樣占據產業鏈制高點的企業,得益于中衛在國家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東數西算的道路實踐。2013年,中衛提出“前店后廠”的創新模式,規劃建設了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西部云基地,并通過引入云計算全球領導者亞馬遜云科技,實施“一雁領頭,眾雁齊飛”的發展路線。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美利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相繼在中衛落地;國家電子政務云、超算云及文旅部等10部委大數據業務陸續運營;騰訊、阿里、百度等20多家企業CDN業務開通;綠色、安全、自主、共享的云計算產業生態逐步完善。
“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之后,中衛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同時建設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和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的“雙中心”城市,成為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
根據彭緒庶的觀點,伴隨著“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西部地區應該著力發展產業生態,做強產業價值鏈條,在未來就會出現越來越多像西云數據這樣扎根西部的企業,讓能夠西部地區抓住數字經濟時代、“東數西算”工程的機遇,努力縮小跟東部地區的差距。
責任編輯: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