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特色基層治理創新,成都市智慧社區建設導則及首批示范應用場景上線
摘要:當下成都智慧場景中有越來越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共建,越來越多的技術創新爭相迸發,成都市智慧社區建設進入“加速度”進程。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11月22日,成都市智慧社區建設導則及首批示范應用場景發布會在新津天府農業博覽園舉行。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鄧濤,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涂智,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社治委常務副主任薛敏,成都市新津區委書記唐華,出席會議。成都市智慧社區工作專班、成都市級相關部門、各區(市)縣負責同志以及企業代表同時參加。
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江維現場發布《成都市智慧社區建設導則》及智慧社區綜合應用平臺?!秾t》提出,智慧社區建設應堅持黨建引領,聚焦市民需求和問題導向,依托標準統一、接口兼容、適度超前的技術框架,構建融合基層治理全要素的社區數據庫,建成全面服務政府、居民及社會主體的智慧社區綜合應用平臺,實現多級貫通、分層調度,打造服務更加便民、治理更加精細、安全更有保障、發展更有活力的智慧社區場景,使得居民享受安全、智慧、便捷、美好的未來社區生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開展智慧社區建設,是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加強基層治理能力,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的重要實施路徑。今年5月,九部委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智慧社區是充分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手段,整合社區各類服務資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與服務的社區治理新形態。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服務智慧化、智能化水平。”成都積極響應《意見》,按照成都市建設智慧蓉城戰略部署,成都市智慧社區按照“115N”建設思路,集約建一個智慧社區綜合應用平臺,打造一個社區數據庫,營造包含五類N個應用場景的“場景超市”生態。
2022年3月以來,在成都市委社治委指導下,堅持“合理利舊+積極創新”的建設思路,集成了千萬級用戶體量的天府市民云平臺市民端和2.5萬名社區工作者在用的“社智在線”操作系統,開發建成社智在線—智慧社區綜合應用平臺,形成了多端合一的技術架構、系統推進的工作機制和多方參與的良好格局。
一個社區數據庫作為智慧社區數據運營支撐,助力智慧蓉城調度指揮和社區實際工作需要,圍繞人、地、事、物、情、組織六大類別,按照“微網實格”要求,建立統一數據字段、系統對接、設備接入等通用規范,通過部門數據交換、城運中心數據中臺獲取、智慧應用場景獲取,實現同數同源,以融通數據賦能社區治理。
一個智慧社區綜合應用平臺,作為智慧蓉城“王”字型架構之下,社區層面參與智慧蓉城應用的基層支撐平臺及統一入口。按照城市運行分中心功能定位,對應聯通市、區(市)縣、鎮(街道)智慧蓉城運行管理平臺“王”字形構架,建設全市統一的村(社區)標準化的管理平臺,并在全市全覆蓋推廣使用。
五類N種應用場景的打造形成“場景超市”生態,鼓勵社會各界圍繞社區黨建、社區安全、社區治理、社區服務、社區發展5大板塊,開放建設各類小微治理場景和特色工具。已上線“社區黨建、社區疫情防控、社區微治理、社區公共空間預約、社區保障資金e管家、網格化治理、養老一件事、小區電梯安全”八個全市示范場景。
未來成都智慧社區的發展藍圖,集中了人們對美好社區生活的所有想象,“人臉識別進小區,外來人員線上掃碼報備,隔離需求提報、在線健康監測,報表一鍵報……”,小到居民“醫”食住行,中到基層治理,大到城市決策,城市“智慧社區場景”的數量越多,居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就越強。
社智在線-智慧社區綜合應用平臺的“場景超市”建設以開放共建共享為原則,為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優質場景展示機會,由平臺制定入駐標準和運營規范,引入出色的開發、運營等服務,旨在與社會各界一同打造良好的智慧社區場景。按照“統一建平臺、開放建場景”的方式,推動優質社區的各類應用系統向社智在線-智慧社區綜合應用平臺集成,現已上線17個社區智慧場景。
縱觀成都全市,一批智慧社區漸次成型,讓群眾、基層的理想家園照進現實。新津區通過建設“基層報表通”,整合160余張表單數據源,服務100余個報表場景,將“基層人工統數據”變為“部門智能提數據”,初步實現每周減少社區10個小時報表時間,切實減輕基層壓力,基層工作人員不再當“表哥表姐”。新津“基層報表通”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對夯實人口數據底座、支撐業務多跨協同、賦能基層減負增效、推動數字化轉型發揮了顯著作用,已被四川省大數據中心作為基層減負探索的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
高新區疫情防控“居家通”場景將已有的居民服務及高新區創新的防疫服務融合統一,社區工作人員使用社智在線綜合應用平臺操作,實現管理無感服務有感,防疫數據采集完成即傳輸至區級數據中臺,實現疫情防控管理流程閉環。每個流程節點均有溫馨提示短信,居民及工作人員可通過移動端和電腦端處理事項,確保工作環節無缺漏。上線累計服務高新區居家管控人員10萬人,居家健康監測人員超1.5萬人,全區未發生漏管失管和社區工作人員交叉感染情況。
新都區在今年本土疫情中,通過在社智在線——智慧社區綜合應用平臺打造“新都區風險區管理服務一碼通”場景,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集成數據采集和核實、志愿者報名、健康打卡、需求申報、證明開具等功能,利用數字管理有效隔離傳染源,提升防控能效,服務新都區8.6萬居民,處理近3千條居民訴求,實現人員更新超81萬,實現人口數據凈新增近9萬條,新增房屋數據近4萬條。
智慧社區的建設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參與,當下成都智慧場景中有越來越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共建,越來越多的技術創新爭相迸發,成都市智慧社區建設進入“加速度”進程。
未來成都將持續從最小社區單元入手,堅持以“智慧蓉城”建設為牽引,將智慧社區作為彰顯公園城市價值、承載宜居美好生活的微觀場域,以基層治理為抓手,社區智慧場景為關鍵,以數字底座賦能為支撐,以共建共治共享為路徑,立足社區的不同發展階段,助力城市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