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全球可持續創新
——2022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揭曉暨案例集成果發布
摘要:近日,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2022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頒獎典禮在線舉行。來自浙江省的“‘電碳數鏈’協同治理體系,助力社會精準降碳”項目與“江蘇常熟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創新模式”在眾多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分獲“綠色創新”類別和“自然守護”類別年度大獎。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 白 雪
近日,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2022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以下簡稱:保爾森獎)頒獎典禮在線舉行。來自浙江省的“‘電碳數鏈’協同治理體系,助力社會精準降碳”項目與“江蘇常熟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創新模式”在眾多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分獲“綠色創新”類別和“自然守護”類別年度大獎。
2022年是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之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蒙特利爾進召開,全球亟待凝聚共識、催生行動,摹畫未來十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在雙重危機之下,各國呼喚新思維和變革性舉措,為地球的未來開辟新航路。“保爾森獎”也因此意義深遠。
“保爾森獎”創立于2013年,表彰中國境內具有創新性、可復制性、兼具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最為緊迫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挑戰,是可持續發展領域備受矚目的國際獎項。
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在主旨發言中表示:“我們所處的自然界正在經歷一個生存風險年代。我們需要更明智的投資、更優秀的商業模式和突破性技術。但歸根結底,我們需要一場文化意識上的變革——不僅要應對現實的挑戰,更要為促進變革找到解決方案。這正是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創立的初衷。”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基于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才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可行路徑。中國在促進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積極探索,為世界各國提供有益參考。這正是清華大學與保爾森基金會攜手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意愿所在。”
數字化創新,勾勒精準降碳路線圖
為了激勵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環境質量、促進低碳轉型的解決方案,“保爾森獎”設立“綠色創新”類別,旨在構建環境和經濟并行的可持續未來。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由國網浙江電力申報的“‘電碳數鏈’協同治理體系,助力社會精準降碳”項目建成中國首家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打破數據壁壘,為精準降碳提供可行路徑,榮獲“保爾森獎——綠色創新”類別年度大獎。
評委會聯席主席、德太投資睿思氣候基金高級顧問、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特雷西·沃斯滕克羅夫特(Tracy Wolstencroft)先生表示:“通過提供關鍵而及時的能源及碳排放數據,這個系統性的解決方案能為脫碳行動有力賦能,必將對整個經濟產生深刻影響。”
此外,“保爾森獎——綠色創新”類別優勝獎頒發給了由蘇州國溯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基于水質指紋污染溯源的環境精準監管新模式”和碳阻跡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碳云Ccloud”,表彰其通過創新的技術和模式,以智能化和戰略性的數據應用和分析而產生的變革性影響力。
修復生態系統,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應對全球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銳減的緊迫挑戰,“保爾森獎”設立了“自然守護”類別,激勵各界采用創新方式和機制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由常熟市濕地保護管理站申報的“江蘇常熟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創新模式”,率先提出“小微濕地”概念,探索出濕地保護與城市發展共贏的新模式,摘得“自然守護”類別年度大獎桂冠。
評委會聯席主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及亞洲區成員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馬克平教授表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多方參與,常熟項目為經濟發達地區的濕地保護和國際濕地城市創建管理提供了中國范例。”
榮獲“保爾森獎——自然守護”類別優勝獎的三個項目,分別是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申報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系統原真性保護與再野化實踐”;由北京市海淀區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申報的“中國自然觀察——基于數據決策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以及由諾華集團(中國)申報的“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社區和生物多樣性項目”。
“保爾森獎”不僅是對企業和機構創新實踐的肯定,也是各地區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之縮影。頒獎典禮上,蘇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吳慶文出席并見證了榮譽時刻。
《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案例集(2022)》發布:聚焦創新、變革、影響力
今年,適逢“保爾森獎”設立九周年。近期,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期間,各國政府代表和各界人士齊聚一堂。保爾森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在“中國角”正式發布《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案例集(2022)》(以下簡稱《案例集》),首次將“保爾森獎”近年來的創新方案推薦至全球,借以分享經驗、激發創新、引領未來。
“保爾森獎”評委、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主席王石在蒙特利爾COP15大會期間見證了《案例集》的發布,他表示:“我很榮幸作為評委,見證了一批將生態環保和商業實踐相結合的杰出的中國企業。此次《案例集》在蒙特利爾發布意義非凡,它匯集了這些中國的創新者們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時所展現的變革性思維、突破性技術、可推廣的解決方案和有效路徑,它承載的是中國智慧,并將產生全球性的影響力。”
在頒獎典禮中,兩位案例集項目方代表分享了獲獎后的創新突破。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平介紹:“自2020年獲得‘保爾森獎’以來,我們走出國門,成功開拓了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業務,探索‘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特色產業模式,并且計劃在歐洲、美國等投資,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力量。”
福建省順昌縣國有林場黨總支書記趙剛源介紹:“我們積極對標國際先進管理標準,2020年獲得了中國首張FSC生態系統服務林場認證證書。目前,林場已實施完成VCS標準林業碳匯項目,正與歐盟國家積極對接,近期有望進入歐洲市場。”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