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與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暨《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知識產權戰略》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
摘要:日前,由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新結構經濟學知識產權研究院、江蘇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北京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北大博雅講壇第524期活動“知識產權與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暨《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知識產權戰略》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成功舉辦。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張守營報道 日前,由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新結構經濟學知識產權研究院、江蘇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北京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北大博雅講壇第524期活動“知識產權與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暨《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知識產權戰略》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成功舉辦。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發表主旨演講。來自學界、政界和業界的多名專家學者參與研討,從知識產權、產業創新和經濟增長的內在邏輯出發,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林毅夫教授在主旨演講中以新結構經濟學理論框架深入分析了如何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來看,最關鍵的是創新時要遵循要素稟賦決定的比較優勢,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把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培養企業自生能力,才能在實踐中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內涵,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結構經濟學將產業分為追趕型、領先型、轉進型、換道超車型、戰略型五大類。不同類型的產業面臨著不同的創新激勵,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探索知識產權戰略的豐富內涵。將知識產權與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對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在《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知識產權戰略》新書發布式上,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汲傳波回顧了以林毅夫教授《新結構經濟學》為代表的經濟學自主理論創新與學術出版的豐碩成果,認為以一流的學術出版推動一流的理論創新,是大學出版社的責任和使命。該書是新結構經濟學在知識產權這一重要領域取得的全新研究成果,也是“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的成果之一。作者團隊兼具新結構經濟學理論研究的深厚學養和知識產權方面的豐富實踐經驗,為中國自主創新的理論體系再添佳作。未來北大出版社將繼續秉承“傳播知識、積累文化、繁榮學術、服務社會”的辦社宗旨,并積極推動優秀的學術研究成果走出國門,提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
該書的作者代表——江蘇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唐恒、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學術副院長王勇——對圖書的內容做進一步闡釋。唐恒精煉概括該書的核心目標和亮點,指出該書在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支撐下,找到了研究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新的切入點,研究致力于服務中國知識產權戰略的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從新結構經濟學視角汲取中國戰略經驗,并提出能為知識界與政策界共享的治理方案。王勇概述了新結構經濟學的發展歷程,表示新結構經濟學知識產權研究院是第一個以專門研究對象命名的研究院,以此為契機,深入研究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五大類產業在作用、力度和著力點上的不同,攜手將知識產權研究推入到更深的層面。
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任趙昌文分享了關于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在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的思考,指出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升級與結構優化意味著提升高科技產品的供給。將人才紅利、人口質量紅利與超大市場需求相結合,能夠推動產業迭代,促進結構優化。在這個過程中,要細致地、分領域地研究專利與企業價值的關系,根據不同專利的特點與作用,優化專利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上的最佳實踐,結合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具體案例,總結成功模式,比較分析我國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與短板,并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展望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前景,提出不求最先進求最適宜,不求最優解求滿意解,爭取在基礎技術上不掉隊,在新基建上實現追趕,在場景平臺上開放競爭,在連接應用上揚長避短。
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易繼明表示,此次研討會與這部新著的出版說明了交叉學科持續對話的重要性。針對知識產權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易繼明特別強調知識產權戰略應該與其他的強國戰略協同推進,做到制造業立國、知識產權強國。在知識產權建設方面,要提高質量,發揮以創新為目標的市場機制的推動作用,實現知識產權制度的現代化。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馬一德以“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與全球治理大變局”為題,概括百年大變局下中國知識產權戰略升級的動力和重要維度,強調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實現硬件創新與軟件創新;分析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所面臨的挑戰,闡述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中國理念、策略與方案。
在圓桌論壇環節,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潘士遠、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政、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仁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經濟學系主任徐朝陽分別發言,提倡從創新驅動與結構優化兩方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將數據要素的確權與交易等新經濟現象納入知識產權領域的研究范圍;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將知識產權戰略與企業實踐、政府治理相結合,動態優化治理體制;實現知識產權保護、創新激勵與技術擴散的良性互動。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支蘇平、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秦元明、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秘書長謝小勇主要從政策層面分析了政府如何發揮“有為”作用,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因勢利導,精準推動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并促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王勇副院長與唐恒院長分別主持圓桌論壇。
當天下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杰、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夏俊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韓鵬飛、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江深哲和朱禮軍就“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知識產權與產業創新發展”進行學術研討。深圳市原副市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唐杰,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高質量發展與新結構研究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李飛,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業部副部長汪濤,國家知識產權局人事司趙勇,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國內發展合作部主任趙秋運就“知識產權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政策研討。諾丁漢大學商學院(中國)金融學教授華秀萍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高質量發展與新結構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昕分別主持研討。
責任編輯:張守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