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共話動力電池綠色低碳新變局 同探循環經濟產業創享新路徑

2023中國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衢州召開

2023-05-24 13:54 中國發展網 白雪
廢舊動力電池 循環利用 綠色發展

摘要: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邁入新階段,動力電池產業功不可沒。截至2022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經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而動力電池“退役潮”即將到來的事實,也正吸引著來自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5月20日至22日,以“動力電池賦能雙碳目標·匯智創享綠色循環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中國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聯盟年會”在浙江省衢州市成功召開。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道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邁入新階段,動力電池產業功不可沒。截至2022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經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而動力電池“退役潮”即將到來的事實,也正吸引著來自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5月20日至22日,以“動力電池賦能雙碳目標·匯智創享綠色循環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中國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聯盟年會”在浙江省衢州市成功召開。

1

本次會議由北京資源強制回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主辦,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中科院過程所、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鋰++鋰電池循環產業互聯網平臺聯合主辦,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常州市范群干燥設備有限公司贊助。來自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科研機構、大學院校、行業協會/學會、金融機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材料企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梯次利用與再生利用企業、拆解與再生處理裝備制造企業、動力電池物流運輸企業等單位等200余名參會代表參加了線下會議。本次會議采取同步線上直播方式。21日論壇上午分別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研究員曹宏斌和聯盟秘書長何葉主持。

2

3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研究員曹宏斌

4

聯盟秘書長何葉

頂層設計 深化高質量發展行動指南

“我們動力電池行業才不到十年時間,回收利用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還只是小滿,尚未達到大滿的程度。還需要付出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更加艱辛的努力。”聯盟首席政策專家、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原副司長馬榮在致辭中表示,動力電池行業一直是國家各部委關注的重點。自2015年起,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各個部門先后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和規范、開展了地方試點,引導行業完善回收體系建設、關注環境污染和安全問題,為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本次論壇匯集了動力電池領域的專家學者、產業鏈相關領軍企業代表,面對碳達峰碳中和大考,讓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發展方式“綠”起來,需要社會生產、消費和生活方式各領域各環節同頻共振、連鎖反應,這也是行業共同探求的解題思路。

5

聯盟首席政策專家、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原副司長馬榮

“各位嘉賓的真知灼見,各位專家的建言獻策,各位同仁的所思所得,必將匯聚成我國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的強大合力。”作為本屆論壇聯合主辦方,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鮑偉在致辭中表示,得益于資源強制回收聯盟前瞻性地預判到未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的廣袤市場,早在2016年就發起成立了廢電池回收利用專委會。華友循環基于專業平臺的牽線搭橋,與產業鏈伙伴共謀綠色低碳發展,共探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新機遇。未來,華友循環將以全面貫徹國家“雙碳”目標為己任,以創造客戶價值、引領產業發展為使命,踐行生產與生態和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的責任理念,在履行社會責任中推動企業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6

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鮑偉

激蕩思想 聚力共話未來發展

“電池廢料具有較大的環境污染隱患,在拆解回收過程中如果不按照環保要求處理,極易造成環境污染,甚至有可能危害身體健康。做好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總工程師韋洪蓮在做“廢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及政策管理建議”報告時表示,整個行業目前尚處于初期階段,助力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其次應從后端考慮統籌規格與標準,開展生態設計,規范回收利用流程,通過市場模式建立穩定的回收利用網絡,推進綠色再生技術的研發與示范應用,建立動力電池碳足跡計算方法論,控制環境風險,促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7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總工程師韋洪蓮 

構建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可持續發展更需要法律法規的保駕護航。作為我國循環經濟領域的框架法和基本法,《循環經濟促進法》實施已逾14年。為適應新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該法的修訂研究工作已啟動。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么新結合我國循環經濟實施情況和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建議根據時代發展變化,要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作為立法的重要內容,以及關鍵品類管控問題作為專條進行描述。

8

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么新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也成為研究領域熱點。為了系統梳理,尤其是從資源、環境、安全多個維度,結合研究、產業、政府政策多個層面系統展現我國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的產業現狀和發展情況,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孫峙團隊在前兩版白皮書的基礎上,已經啟動了新版的修訂工作。會上,孫老師對白皮書的主要框架和內容進行了介紹,并邀請業內專家參與白皮書的編寫。白皮書將基于對行業現狀的分析,從頂層設計、回收工藝、環境影響等層面,梳理整個行業的難點、痛點,描畫行業技術發展路線圖,為行業發展提供支撐。

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鮑偉向與會嘉賓分享了華友循環回收綜合利用可持續先進性,通過網絡建設、平臺開發、安全環保和工藝研發,構建鋰電池全生命周期低碳生態,以華友生態渠道為通路鎖定退役電池資源,為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增值賦能。

9

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鮑偉

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優秀實踐案例 

為規范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體系建設,著力推動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構建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新發展格局,聯盟在2023年3月起即面向行業征集“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典型案例”及“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優秀實踐案例”,案例征集范圍涵蓋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新型商業模式、綠色低碳技術和裝備,活動獲得了業內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我們根據企業案例的技術先進性、管理創新性、實踐效益性和推廣示范性等多維度,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進行嚴格評定,最終評選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優秀實踐案例”名單:衢州華友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賽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

作為生產者責任延伸的主體,車企發揮出不可或缺的作用,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管理專家孫偉提到,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衢州華友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未來雙方將圍繞電池全生命周期打造覆蓋從原材料獲取到循環利用全流程、可持續的閉環價值鏈。

11

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管理專家孫偉

會議同期,設置了案例展區,參會代表駐足停留,交流討論。

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業標準創新貢獻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及《聯盟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管理辦法》,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推動相關企業標準研制能力,充分調動企業參與標準編制積極性與主動性,聯盟從近幾年來已發布的標準中遴選了具有先進性、引領性、實施效果好的團體標準,并出版了標準精選文集,經報批聯盟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同意,及企業和專家推薦,特向以下標準制定單位頒發“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業標準創新貢獻”: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貴州中偉資源循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

12

聯盟理事長、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在上午會議總結中指出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業從小滿到大滿,任重道遠,希望聯盟在會后把各位嘉賓提出的建設性意見總結提升,形成政策意見,不負大家對論壇的期望。

13

聯盟理事長、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

創新賦能 探索技術新模式

下午,論壇邀請行業專家、龍頭企業代表帶來12個精彩紛呈的報告,聚焦于動力電池循環利用新技術、新動力、新平臺、新模式、新趨勢,與參會嘉賓分享企業一線的實踐經驗,以及對于行業未來發展的深刻思考。下午的論壇上下半場分別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于可利和聯盟副秘書長郭曉玲主持。

14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于可利

15

聯盟副秘書長郭曉玲

生態環境部對外與合作交流中心高級項目經理謝佳宏作題為《積極履行國際環境公約 推動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國際環境公約機制、公約項目實踐情況,特別是重點介紹了“中國再生鋁、鉛、鋅、鋰行業綠色生產與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實施安排。

16

生態環境部對外與合作交流中心高級項目經理謝佳宏

近年來,伴隨新能源汽車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也一路高歌猛進,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回收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實現了從本土走向世界的發展飛躍。資源強制回收聯盟副秘書長曹國慶詳細梳理了行業市場規模和技術現狀,并剖析了產業發展趨勢。

17

資源強制回收聯盟副秘書長曹國慶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呂萍介紹了數字技術賦能構建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電池回收利用網絡、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統、基于圖像處理的自動化診斷系統、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溯源管理平臺。

18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呂萍

獲得第三方的碳中和認證,表明一家組織正致力于減少碳排放,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是近期的“熱點”認證。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SGS)低碳領域產品經理賀晗詳細介紹了動力電池碳回收利用行業的碳中和認證。

19

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SGS)低碳領域產品經理賀晗

去年底,由資源強制回收聯盟提出并啟動編制《退役動力電池資源化利用溫室氣體減排績效評估技術規范》團體標準,該標準旨在建立一套科學的核算方法,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對退役動力電池資源化利用帶來的碳減排量進行核算,凸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的碳減排貢獻。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田西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該標準的編制情況。

20

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田西

ESG作為一種綜合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的框架體系和經營理念,具有綜合協同、框架靈活、適用性強等特點,正逐漸被納入企業規范化發展體系,德勤中國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總監李鵬分享了動力電池行業ESG管理如何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

21

德勤中國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總監李鵬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于2018年由科技部批復設立,是汽車行業首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致力于新能源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宗磊詳細介紹了國創中心基于線上數據和線下檢測的動力電池狀態評估技術。

22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宗磊

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二次資源事業部梯次利用總監祝小明在報告中詳細梳理了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現狀,分享了對于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未來發展趨勢的見解,剖析了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給出了應對的策略。

23

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二次資源事業部梯次利用總監祝小明

“鋰++”產業互聯網平臺是由天奇股份作為主要發起方,聯合京東科技、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資源強制回收聯盟等四方共建,專注于以技術創新和數字化驅動促進鋰電池循環利用,源鋰科技有限公司CEO胡穎圍繞平臺“一切皆共享、一切皆合作”的理念,詳細介紹了“鋰++”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情況。

24

源鋰科技有限公司CEO胡穎

中國融通集團是中央管理的商業類國有獨資公司,經營范圍涉及房地產、農業、酒店及旅游業、商業服務、資源開發利用、科技服務、醫療健康等眾多領域,中國融通資源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經理李歷銓介紹了融通集團在資源開放方面的工作。

25

中國融通資源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經理李歷銓

巴特瑞科技擁有國內領先的退役動力電池帶電物理拆解技術,致力于建立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循環產業鏈閉環,聚焦電池銀行+梯次利用+回收再生等環節,構建電池金融服務及回收利用生態鏈,形成了獨特創新的發展模式,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付強在會上分享了巴特瑞如何“助力低碳背景下鋰電行業可持續發展”。

26

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付強

電池數字護照作為歐洲《新電池法》設立的壁壘,受到國內電池產業鏈企業的廣泛關注,艾利丹尼森思創數字化解決方案總監陸瑩介紹了艾利丹尼森云平臺如何應用于電池護照,助力新能源,提高電池安全性。

27

利丹尼森思創數字化解決方案總監陸瑩

近年來,中歐之間的關系與未來發展備受國際社會關注,中資企業也不斷加大在歐盟市場的本地化布局。中國的電池產業鏈相關企業“走出去”之路,前景廣闊。2022年2月歐洲議會通過《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將電池管控方式正式由指令上升為法規,此舉對中國電池相關產業鏈企業有怎樣的影響,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圓桌論壇環節由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田西帶領五位優秀企業家——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雄輝、無錫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龍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紅霞、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回收事業部及可持續發展辦公室高級經理高琨、廣東省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鄭秋華——共同探討了“歐盟新電池法來襲,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

28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華友衢州基地。華友衢州產業園,是華友走出桐鄉總部在國內打造的第一個生產基地,經過十年的建設,投資逾450億元,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鈷化學品生產基地。

本次論壇通過現場研討與成果展示,總結經驗、完善行業技術發展路線、構建標準體系、加強頂層設計,探索雙碳目標引領下,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此次大會召開之際正值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小滿,恰如動力電池行業的現狀,未來之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相信以中國企業的勇氣與干勁,必能達成行業的大滿。

責任編輯:白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