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把脈工業集聚區環境治理 第二屆全國土壤修復大會分會在合肥召開

2023-06-19 23:29 中國發展網 白雪
環境治理 土壤修復 科技成果

摘要:近日,由中國土壤學會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主辦,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政府、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管理辦公室、安徽建筑大學聯合主辦,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肥東新建邦環境修復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屆全國土壤修復大會分會,在合肥市瑤海區隆重召開,匯聚了全國土壤修復方面的產、學、研頂尖團隊。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道 近日,由中國土壤學會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主辦,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政府、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管理辦公室、安徽建筑大學聯合主辦,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肥東新建邦環境修復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屆全國土壤修復大會分會,在合肥市瑤海區隆重召開,匯聚了全國土壤修復方面的產、學、研頂尖團隊。

本次會議聚焦工業集聚區環境治理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題,推動土壤修復產業更好助力工業集聚區改造升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國家環境光學監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文清,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二級巡視員李義,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所長沈仁芳,中環協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專委會主任委員趙克強,安徽團省委副書記葉征,合肥市政府二級巡視員徐昌,安徽省地礦局副局長侯其標等出席大會。

參會的專家學者、科研院所、產業代表圍繞會議主題進行多維度研討。“生態環境監測技術與儀器,是信息時代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發展的源頭,是生態環境科學研究的‘先行官’,也是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倍增器’。”劉文清院士以“生態環境超光譜監測技術進展”為題作特約報告,介紹基于光譜學原理的環境監測技術在空氣、水、土壤環境治理上的成果運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駱永明研究員則長期關注城區老工業區的轉型發展和有機更新的需求,在報告中從專業視角提出針對工業騰退場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的若干思考與建議,以實現工業集聚區綠色低碳修復和高質量發展。安徽建筑大學副校長蔡國軍教授圍繞有機污染土智能探測新技術進行學術報告,詳述所在團隊借助孔壓靜力觸探及綜合物探技術,實現污染土壤的快速準確評估。

合肥東部新中心是安徽乃至全國實施工業集聚區轉型發展的代表,首創了“141+”管理模式,土壤修復工作不斷取得成效。去年,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合肥東新建邦環境修復有限公司,依托強大的創新鏈和產業鏈協同優勢,專注區域土壤污染治理與生態環境修復,公司擁有環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成功入選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作為會議的重要成果之一,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肥東新建邦環境修復有限公司,與安徽建筑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安徽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技術院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各方表示,將深度構建“政產學研用”融合協作關系,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于合肥東部新中心土壤修復。

活動現場,啟動了合肥市青少年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科技創新與科普實踐“揭榜掛帥”活動。會議期間,來自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安徽省地質調查院、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東理工、浙江大學、東南大學、南開大學等科研院所及行業頭部企業的專家學者,圍繞工業集聚區地塊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管控修復技術研發及工程應用、景觀規劃與綠色可持續發展以及治理修復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四大主題方向,舉行了30多場專題報告,并赴合肥東部新中心工業場地修復治理項目現場交流,深入了解工業集聚區環境治理的合肥實踐。

責任編輯:白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