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數創:液冷成本已低于風冷,定制化仍是行業必須
摘要:曙光數創副總裁張鵬表示,冷板液冷的可靠性得到驗證,基本不需要改變用戶的使用和運維習慣,成本已經低于風冷,未來3-5年數據中心將更多采用冷板式的散熱技術。他同時表示,浸沒式液冷在諸多細分領域具有很大優勢。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液冷數據中心迅速崛起,但是定制化能力不足仍是發展路上的重要障礙。不同行業、不同用戶因其液冷數據中心部署不同,對液冷設施也有特定需求,需要具備高靈活性定制化產品和服務。
日前,曙光數創在山東青島啟用我國最大液冷數據中心全鏈條產業創新基地。曙光數創(青島)產業創新基地擁有七大研發創新實驗室和四條先進生產線,致力于全鏈液冷創新能力的提升,其中進一步破解定制化難題是其主要目標之一。
據悉,曙光數創希望通過全場景可用、全行業適配、全鏈條服務的新模式,針對用戶在液冷數據中心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痛點,有效滿足政府、金融、科教、互聯網、能源等各行業客戶的差異性需求。
曙光數創副總裁張鵬分析,不同行業和用戶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差異明顯。金融企業對可靠性有著極致的要求;互聯網企業更在乎性價比,希望通過不斷減少耗電量來降低用電費用;政府項目會采用領先的技術方案,看重PUE值的降低。
據了解,互聯網、運營商、金融是數據中心的三大行業用戶,總量幾乎占據數據中心總量的九成。張鵬表示,在數據中心部署方面,互聯網企業、運營商等樂于接受行業專家的技術建議,但是自身具有較強的主導權和決策權。
“目前冷卻技術沒有行業標準。很難用一個液冷方案或產品滿足各個不同數據中心的所有場景的需求。”張鵬說。
數據中心行業面臨著“雙高”難題——芯片的功耗高;行業的能耗高。作為數字社會的基座,伴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數據中心在迎來新一輪增長的同時,面臨嚴峻的散熱和冷卻的挑戰。
液冷既可以很好地解決芯片的散熱難題,又能夠降低數據中心中能耗最大的冷卻系統的用電量。因此,液冷成為解決數據中心行業“雙高”難題的最佳答案,被視作新建數據中心的首選。
據賽迪顧問《2023中國液冷應用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曙光數創以近三年平均58.8%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液冷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第一。張鵬介紹,企業2011年開始研發冷板設備,2015年實現量產。在具備先發優勢的基礎上,持續加大投入,積累了大量技術和經驗。
“控制系統特別重要。”張鵬進一步分析,作為新技術,僅靠硬件堆料不能保證液冷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曙光數創在控制系統上反復推敲。
液冷技術分為浸沒和冷板兩大方向,浸沒式液冷又分為單向和相變兩種。張鵬表示,冷板液冷的可靠性得到驗證,基本不需要改變用戶的使用和運維習慣,成本已經低于風冷,整個供應鏈相當成熟。因此,冷板得到業內的普遍認可,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他預判,未來3-5年數據中心將更多采用冷板式的散熱技術。他同時表示,浸沒式液冷在諸多細分領域具有很大優勢。
在液冷技術和產品的創新上,曙光數創此次推出了新一代一體化風液混冷先進數據中心,將風冷系統與液冷系統高效集成,風冷和液冷的比例實現動態調節,可將散熱效率提升至最高,一體化解決數據中心的散熱需求。
張鵬分析,冷板式服務器是對最主要的發熱芯片進行了液冷覆蓋,硬盤、網絡、電源、內存等仍然需要風冷去散熱。這意味建設一個液冷的數據中心,需要風冷和液冷兩套冷卻系統,包括兩套獨立的冷卻末端和溫控系統,整個冷卻系統的復雜度因此提升,建設成本和運維難度隨之增加。
同時,單獨的冷板式服務器無法滿足彈性部署。不同類型的冷板式服務器的液風散熱比不同,需要進行精細的配比。而且,數據中心的建設使用周期往往是10-20年,而服務器5年之后就面臨更新換代。新的服務器的加入將帶來液風散熱比新的變化。
據介紹,新一代一體化風液混冷先進數據中心用一套冷源解決整個數據中心的風冷和液冷所有的冷卻需求,極大簡化了液冷系統的復雜度,省掉一套空調的管路,降低了數據中心建設的工程造價。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