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環境經濟學論壇在京舉行 聚焦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摘要:“中國環境經濟學論壇”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與管理世界雜志社共同創辦的學術交流平臺,論壇服務于國家和首都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旨在為中國環境經濟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搭建起高水平、高規格的學術交流平臺,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三屆。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潘曉娟報道 12月16日,第三屆中國環境經濟學論壇(2023)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成功召開。此次論壇主題為“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承辦,碳中和研究中心協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和在校學生參加會議,與會專家圍繞如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發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展開深入討論。開幕式由經濟學院副院長趙家章教授主持。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王文舉教授在致辭中指出,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需要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綠色發展回應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讓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融入發展全域的深層次變革。長期以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從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權交易、環境經濟政策評估、ESG、環境會計、資源與環境稅、資源與環境立法等多個方面入手,長期深耕于雙碳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相關研究,服務國家和北京市高質量發展需求。
上午的主旨發言環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范英教授作題為“氣候目標提升與競爭力扭曲的減少:多種方案的對比”的發言,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王兆華教授作題為“循環經濟賦能碳中和目標實現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的發言,日本愛知大學Fujikawa Kiyoshi教授作題為“Japan’s CCS Roadmap”的發言,意大利Luiss大學商學院Samuel Vigne教授作題為“The Differenc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Green Bonds”的發言,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用戶與市場研究所所占林琳作題為“數字技術助力社會綠色低碳轉型、驅動綠色未來”的發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杜雯翠教授作題為“企業規模差異與環境規制非對稱性”的發言。主旨發言環節分別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蔣雪梅教授、張冬洋教授主持。
下午平行論壇在11個分會場同時進行。分論壇涉及“氣候變化與綠色金融”“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綠色創新”“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環境經濟政策的效果評估”“企業環境績效”“綠色金融與綠色轉型”“污染防治的成本與效應”“碳排放與碳交易”“環境規制的效應評估”共11個主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的70位作者匯報入選論文,互相點評、深入交流,開展激烈的思想碰撞。閉幕式由經濟學院副院長杜雯翠教授主持。
據了解,“中國環境經濟學論壇”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與管理世界雜志社共同創辦的一個學術交流平臺。論壇服務于國家和首都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旨在為中國環境經濟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搭建起高水平、高規格的學術交流平臺,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三屆。近年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整合多個學科方向的優勢資源,將可持續發展確定為特色研究方向之一。2020年,“低碳與環境經濟學”研究團隊入選校級青年學術創新團隊,2021年,組建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碳排放權交易、碳排放核算、環境經濟政策的效果評估等可持續發展相關領域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績,形成了優勢特色。
責任編輯:潘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