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全國政協委員賀晗:推動產業數據共享,釋放公共數據紅利

2024-03-11 12:14 中國發展網 甄敬怡
數據 兩會 數字經濟

摘要: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不斷凸顯,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提升。2024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山西數據流量谷董事長賀晗聚焦新質生產力提交了三份關于數字經濟方面的提案。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不斷凸顯,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提升。2024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山西數據流量谷董事長賀晗聚焦新質生產力提交了三份關于數字經濟方面的提案。

作為全國數據要素第一園,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是山西省于2020年啟動建設的、以數據要素為驅動的數字經濟園區。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兩年來,賀晗圍繞數字化轉型、數據算力算法等方面提交多個提案建議。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對賀晗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加快中西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提案,是出于怎樣的觀察和考慮?提案是否已經收到相關答復?

賀晗: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東中西部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突出。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我國在不同區域間數字鴻溝未有效彌合,甚至有進一步擴大趨勢的現實問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直觀體現在數字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北京、深圳等城市,數字經濟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數字經濟在地區生產總值中占比50%左右,超過41.5%的全國平均水平,而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只有25%左右。主要原因一是中西部數字化轉型普遍面臨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等難題;二是中西部地區缺乏平臺企業,也缺少鏈接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的途徑,難以引入產業數字化所需要的各類資源,同時,來自平臺的虹吸效應還在拉大這個差距。

去年的提案提交后,我接到國家發改委來電,溝通幾次之后收到書面答復。答復表示吸納了我的建議,并圍繞持續加大中西部數字經濟發展支持力度提出了若干具體計劃。比如針對鼓勵推廣“園區+平臺+金融”模式的建議,答復提出“將持續遴選轉型示范標桿,動態評價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行業和區域特色型平臺以及技術專業型平臺,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

 

記者:當前數據要素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開始顯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作為數據行業的一線代表委員,您有何直觀感受?您建議如何進一步疏通堵點痛點?

賀晗:當前一個突出問題是公共數據開放較少,產業數據共享較弱。去年提案中,針對這個問題,我建議加快構建國家層面公共數據開放體系,釋放公共數據紅利,對于產業數據要用市場化的手段推動流通交易。

去年兩會后,國家數據局組建、數據資產入表、各省數據局揭牌設立、《“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數據要素迎來歷史發展機遇。在中央和各地政策推動下,各地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公司等數據交易機構應運而生,以數據產品為標的的交易正在加速發展。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各地由政府發起、主導或批復的數據交易機構逾50家。

同時我觀察到,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對于公共數據,目前各個數據交易機構之間出現了新的“數據孤島”,限制了數據要素的充分利用和價值挖掘。什么原因?數據交易機構之間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和交易規則,導致數據難以在不同的交易機構之間進行有效的交互和共享。與此同時,大部分數據交易機構對數據資源型企業的吸引力不足,產品種類少、同質化程度高、附加價值低、數據資源深加工和場景應用能力不足,交易規模不大,交易頻次不高,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有待提升,不能滿足各類主體的多樣性、高質量用數需求。

對于產業數據,優質的產業數據集不多。我國整體數據資源雖然多,但優質的產業數據集仍是稀缺資源。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各行業數據的采集、開發、利用,各領域都要建立優質的產業數據集。除了傳統數據,對3D數據生成采集也要予以重視,它是下一代3D大模型的基礎要素。

 

記者:隨著數據要素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全國范圍內的“摸家底”也正式開展。近日,國家數據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出通知,提出開展全國數據資源情況調查,作為實踐從業者,您如何看待此次調查?

賀晗:在我看來,這次調查十分必要。公共數據大家談得多,比如數據孤島、數據質量不高等,但大部分比較籠統,原因就是對于全國范圍數據資源的總量、分布、質量等情況缺乏統一了解。通過數據“摸家底”,可為后續的規劃和決策提供依據,也有助于發現目前數據資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數據交易規則、建立更有效的數據流通機制。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可以推動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數據共享,打破數據壁壘,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甄敬怡) 

 

責任編輯:甄敬怡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