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悄然變化,電池成為“勝負手”
摘要:希望告別里程焦慮的消費者越來越需要純電長續航,但是市場上滿足條件的增混車型匱乏,這讓成為新能源車主力軍的增混車型的前景平添不確定性。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變化:增混車型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占比大幅增加
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中國已經確定連續10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市場。
2024年7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51.1%,較去年同期36.1%的滲透率提升15個百分點。這也是新能源汽車月度滲透率首次突破50%,被視作具有里程碑意義。
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31.6萬輛和8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1.7%和32.5%。7月-9月的3個月內,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占比連續超過一半,這也意味著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穩穩站在了50%高位以上。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令全球矚目。回溯過往,201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僅萬輛左右。2016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尚不足2%,當年的北京車展,1179輛新車中,新能源車僅有147輛,占比勉強超過12%。
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之時,內部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的統計,在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結構中,純電動車型占比69%,狹義插電混動車型占比23%,增程式車型占比8%。插混和增程車型的份額之和,不足純電動車型的一半。
然而,2024年的情況已經大相徑庭。2024年9月,純電動批發銷量72.3萬輛,同比增長27.1%;狹義插混銷量39.4萬輛,同比增長102.2%;增程式批發11.4萬輛,同比增長68.4%。
縱觀9月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結構,純電動車型占比59%,狹義插電混動車型占比32%,增程式車型占比9%。增混車型與純電動車型之間的差距正在快速縮小,而且這一趨勢還在持續。
Gangtise投研的分析師認為,2022年國內插混車型銷量約為120萬輛,2023年銷量約為190萬輛,預計2024年銷量超300萬輛。
業內甚至有觀點認為,增混車型有望在新能源汽車中占據半壁江山。
中國插電混動車型在全球的表現也非常亮眼。中國在全球純電動車市場份額相對平穩,2023年份額達到62%的水平,2024年1-8月同為62%。在全球插電混動市場則一騎絕塵,從2023年的69%提升至2024年1-8月的77%,其中7-8月的份額高達83%。
困擾:希望告別里程焦慮的增混車型仍存焦慮
插混車型與增程車型正逐步成為緩解消費者續航焦慮的重要解決方案,這被普遍認為是其快速增長的根本原因。它們融合了傳統燃油車與純電動車的優勢,通過燃油發動機與電動機的結合,不僅延長了續航里程,還降低了使用成本,特別是在高效混動技術的推動下,使用經濟性顯著提升。
市場競爭的加劇促使各大車企不斷投入研發,推出更為先進的插混與增程技術??v觀整個行業,各大車企競爭激烈,插混技術內卷加劇。8月,銷量破3萬的三家新勢力車企中,理想、鴻蒙智行、零跑均采用了增程式混動和純電的動力布局。8月創下交付新高的深藍汽車,也采用了同樣的動力技術路線。吉利汽車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傳出消息,極氪大型旗艦SUV車型將搭載兩種動力形式,包括純電和超級電混。阿維塔科技發布增程技術品牌“昆侖增程”,入局增程混動市場。廣汽埃安、上汽智己等此前堅持純電的企業,也在計劃推出混合動力產品。
業內普遍認為,按照車企開發新車周期2-3年估算,預計在2026年前后,插電混動和增程車型還將集中釋放。
然而,插電混動和增程車型若想真正爆發,繞不過去的巨大挑戰就是增混電池。
增混車型“油箱+電池”的設計,緩解了車主的續航焦慮、充電焦慮。但如果具體看油,那么關于增混車在虧電情況下的油耗,過去一段時間從未停止過爭議,不少消費者認為油耗表現不佳。如果轉而將關注投向電池,那么目前市場上的增混車型大多存在純電續航短、充電速度慢、虧電功率低、低溫衰減等問題。
從2023年12月26日至2024年9月18日,工信部發布了九批《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共計44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含增程式)。其中,純電續航低于100公里的車型占比25.73%(114款),而續航在100至200公里的車型占比66.82%(296款),續航里程超過200公里的增混車型僅占7.45%(33款)。
希望告別里程焦慮的消費者越來越需要純電長續航,但是市場上滿足條件的增混車型匱乏,這讓成為新能源車主力軍的增混車型的前景平添不確定性。
增混車型為何遇到遭遇發展瓶頸?這與其技術特點有關。由于采用雙動力系統集成設計,增混車型電池組的電量與布局受到燃油系統、電氣系統及能量管理系統邏輯的綜合限制,這也導致純電續航里程相對較短。此外,為了確保電池壽命與系統穩定性,過往增混車型的充放電管理策略較為保守,一旦電量不足,增混車型的性能顯著下降。因此,用戶使用過程中就會遭遇純電續航短、充電頻繁且耗時、復雜工況下電池性能衰減等影響駕駛體驗的各種狀況。
技術的改進和不斷提升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不斷取得進步的根本動力。乘聯會認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由多個原因共同推動,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制造業不斷強大帶來的產業鏈優勢的賦能,裝備制造業和零部件產業的電池、電機、芯片等具有超強優勢。
技術難題還給技術,增混車型痛點的解決還需要電池等領域的技術突破。
破解:寧德時代推出增混電池突破行業發展瓶頸
在增混車型發展面臨挑戰之時,好消息傳來。
不久前,寧德時代在北京發布了全球首款純電續航400公里以上、兼具4C超充的增混電池——驍遙超級增混電池,將增混車型帶入“大電量”時代。
驍遙超級增混電池給增混車型的改變是顯著的,徹底解決了傳統增混車頻繁充電的痛點。從純電續航看,400公里以上的續航,讓增混車不再只是都市通勤電車,純電駕駛圈大幅擴大,同時充電頻次從日充變周充;從充電速度看,充電10分鐘續航280公里,打破加油焦慮,讓增混車型也能享受純電般的充電體驗;從經濟性上看,具有長壽命特性,只用電,不用油,也能開夠十年以上。
寧德時代驍遙超級增混電池4C超充“充電10分鐘,補能超280km”
不難發現,寧德時代此次發布的驍遙超級增混電池是“問題導向”的成果,瞄準了增混車型的短板。
針對北方地區車主關于冬季低溫導致續航能力下降、充電效率降低的擔心,寧德時代驍遙超級增混電池打破了新能源車型的低溫局限性,實現零下四十攝氏度極寒環境可放電,零下三十度可充電,零下二十攝氏度更是與常溫駕駛體驗沒有差別。
性能的改善離不開創新技術的有力支撐。為了進一步提升驍遙電池的低溫性能,寧德時代圍繞鈉離子電池技術做了三個方面的技術創新——依托寧德時代首創的AB電池系統集成技術,驍遙電池包將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按一定比例和排列進行混搭、串聯、并聯集成,實現電池低溫續航提升5%;將鈉離子電池作為AB電池系統的SOC監測標尺,來輔助標定鋰離子電池的電量,使系統整體控制精度提升了30%,純電續航里程額外增加10公里以上;開發了全溫域電量精準計算BMS技術,在全天候場景下對不同化學體系針對性分區管理,有效解決了高低溫惡劣環境下電量預測失真或動力性能降級等問題。
技術創新絕非一日之功。寧德時代驍遙超級增混電池中鋰電池和鈉電池“混搭”,兩者化學特性不同,其生命周期內的自放電、直流內阻增長及健康度衰減行為路徑均不同。如何在低溫條件下、在同一電池包內,對不同材料體系的電池針對性進行分區管理,對電池設計及電池管理技術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寧德時代特別開發了全溫域智能均衡熱管理技術,能夠在低溫場景下對不同材料針對性分區管理,動態匹配電池狀態,提升電池一致性,還能有效解決因為低溫導致的電壓過低或者電池無法工作的問題,確保電池在低溫下的功率穩定輸出。
增混車型留給電池包的空間相對較少,在有限空間布局內,增混車型需要通過提升單體電芯的材料能量密度及優化電池使用效率,來提升整體續航表現。驍遙超級增混電池“復刻”了寧德時代神行超充電池的4C超充技術,通過在正極材料中采用快離子導體包覆技術,在負極材料中以新型納米包覆技術應用于二代快充石墨,讓鋰離子順滑嵌入電極材料,提升了能量傳輸效率。在電解液傳導上,全新的超高導電解液配方,降低了電解液粘度,提升電導率。在保障400公里以上續航下,實現“充電10分鐘 補能超280公里”的超充表現。
綜合分析,驍遙超級增混電池以“大電量”技術搶先突破行業發展瓶頸,賦能車企獲得更加高效、安全的電池解決方案,不僅在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和熱管理等關鍵性能上實現顯著突破,還通過創新的電池管理系統助力整車實現更優質的綜合表現。
引領:電池技術迭代升級引領行業革新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上游原材料、中游整車、下游充電樁和運營等各個環節。寧德時代作為上游主導地位的企業,以其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過硬的研發實力,一直在發揮頭雁效應,通過持續推動電池技術的迭代升級,引領行業的革新浪潮。
此次驍遙超級增混電池的亮相,幫助增混車型在純電續航和燃油經濟性之間找到平衡點,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也給整個新能源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在發布會現場,寧德時代市場部總經理羅堅表示,增混車型已經不再是一個“從油到電”的過渡產品,其自身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類別。“增混車型不應該只成為消費者用來對油車被動的簡單替代,更不應該成為‘真油假電’的冒牌新能源,真正的增混車型應該成為消費者自身主動的價值選擇。”他強調。
事實上,中國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多線并舉”,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也覆蓋新能源用戶各類人群,充分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寧德時代的麒麟、神行、驍遙的三大品牌覆蓋純電、增混全技術路線,構成了寧德時代乘用車動力電池矩陣化解決方案,提供全面的電池解決方案。具體看,2022年發布的麒麟是寧德時代乘用車領域定位高端定制化的電池品牌,旗下系列產品以三元鋰材料為主,旨在不斷突破性能上限,追求極致體驗;2023年發布的神行是寧德時代乘用車領域定位科技平權的電池品牌,旗下系列產品以磷酸鐵鋰材料為主,旨在以科技創新重塑磷酸鐵鋰,引領全民進入超充時代;最新發布的驍遙是寧德時代乘用車領域增混車型專用電池品牌。
寧德時代的研發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麒麟、神行已經在大量的汽車品牌得到應用,此次驍遙超級增混電池也不例外,實現快速量產裝車,助力更具競爭力的增混車型快速、高品質落地。
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事業部CTO高煥透露,目前驍遙已成功在多個車型品牌得到應用,包括理想、阿維塔、深藍、啟源、哪吒,已經上車上市,為消費者帶來優質用車體驗。未來,還將有包括吉利、奇瑞、廣汽、嵐圖等在內的近30款增混車型配備驍遙超級增混電池。
作為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領軍企業,寧德時代已連續七年位居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榜首。截至今年7月,寧德時代已服務超過1447萬輛車。全球每3輛電動汽車就有1輛搭載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
寧德時代并未因此滿足,而是更加專注于技術創新,始終以電池“新產品”和“新性能”帶動產業的進步。高煥強調,驍遙推出的背后“是寧德時代對鈉鋰電池技術的不斷鉆研和突破,也是一直在技術無人區探索的不懈追求”。
展望未來,寧德時代將繼續發揮其在電池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也有理由相信,在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