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水業戰略論壇開幕:專家企業共話水務領域 “變” 與 “進”
摘要:自2023年環境產業迎來第三次浪潮以來,企業面向服務、裝備、技術的產品化升級成為產業化發展必選項,在人工智能的普及應用下,用極致的產品拉開環境服務的質量級差,將推動環境產業高質量進階。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白雪
3月27日,由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25(第二十三屆)水業戰略論壇”在北京正式開幕。本次論壇以“追尋價值本源 變局中開新局”為主題,與海內外專家學者、不同業態的領跑企業共同探討水務領域未來的應局之路。
會議現場
環保行業正在從傳統模式向綠色、智能、國際化方向邁進
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張麗珍在開幕辭中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開局之年。對于今年的環保產業發展方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明確部署。自2023年環境產業迎來第三次浪潮以來,企業面向服務、裝備、技術的產品化升級成為產業化發展必選項,在人工智能的普及應用下,用極致的產品拉開環境服務的質量級差,將推動環境產業高質量進階。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環境產業已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在國內,環保行業正經歷著深刻變革,從傳統模式向綠色、智能、國際化方向邁進。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王凱軍作了題為“從國家戰略布局,看水務企業的二次增長曲線”的發言,他闡述了大、中、小企業的發展機會:小企業在顛覆性創新領域有機會,可通過理念優先的創新顛覆行業;中等企業可跨界發展,成為環保隱形冠軍,選擇與環境強相關、競爭少、體量大的細分領域;大企業在存量時代的機會是內部市場主體化,通過降本運營、原位擴能、原廠增項等方式實現,如膜技術發展為大企業提供了原位倍增、改造傳統工藝等提升存量市場的可能性。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作了題為“AI浪潮下探尋環境產業價值本源”的發言。他表示,在百年變局的時代背景下,中美關系的深刻變化,疊加人工智能對產業的強勁沖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深度,推動著企業、行業、社會乃至國家層面的全面重構。重構中,產業化水平越低,越容易被洗掉。因此,產業自強要跟上重構的節奏就必須要在自強中走出慣性,探尋產業的價值本源。
行業企業積極探索實現轉型升級
在“十五五”的新征程上,我國水務行業正站在時代變革的十字路口。隨著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一方面,傳統水務模式的發展瓶頸逐漸顯現,亟待突破;另一方面,新興技術與理念為行業注入了創新活力,成為破局的關鍵力量。在此充滿變數的產業背景下,行業內眾多企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力求在這場變局中開創新局,實現轉型升級。
上海實業環境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CEO汲廣林表示,上實環境將抓住國家政策機遇和市場機會,根據上實集團戰略部署,聚焦水處理與水資源循環利用主業,加大市場拓展并購,提高精益運營,強化科技創新,推廣數智賦能,推動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中國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何剛信認為,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資產二次分配成為焦點,運營提質的重要性明顯提升,一攬子綜合解決方案需求強烈,培育新業態、應用新模式、一體化全產業鏈布局成為趨勢,行業步入國企民企優勢互補的關鍵階段。水務行業的未來,不是每一家水務企業"獨善其身"的內部競賽,而是"兼濟天下"的生態共建與價值共生。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輪值總裁陳春生提到,當前,全球水務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聯合國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淡水缺口將達40%,而傳統水處理技術對高鹽廢水、新興污染物、能源消耗等痛點愈發乏力。膜技術憑借其“精準分離、高效節能、低碳環保”的獨特優勢,已成為破解困局的核心技術路徑。
天津創業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代總經理周敬東介紹,創業環保推動環保產業從單一污染治理向綠色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升級,積極推動污水源熱泵項目的建設與運營。污水余熱綜合利用經濟價值可觀,可協同產業鏈上下游,帶動裝備制造發展,形成新經濟增長點。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北水未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于立國闡述了重資產水務環保企業的科技轉型之路。北控水務從以“重”為主,到“重輕”結合,通過開放式創新開啟增量新時代。把企業科技創新活動,轉化為商業行為,實現科技創新的放大作用。為實現更廣闊的發展,北控水務積極踐行跨技術、跨公司、跨行業的全方位深度合作策略,做大行業蛋糕,實現互利共贏。
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征戍認為,復雜與多變,才是世界的本源。首創環保集團應對復雜性時代的新增長策略就是適應變化,持續演化,構建敏捷組織的感知力、適應力、創造力。未來將秉持以客戶為核心的理念,堅定朝著平臺化方向邁進,將系統運營服務確立為基石業務,積極驅動需求側與供給側的雙向革新,從而構建更為高效、協同的發展模式。
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副總裁吳志國表示,伴隨特許經營權到期、行業飽和以及智能化洗禮等時代的變化,唯有修煉內功,提升價值。與其被動應對,不如持續學習,拓寬邊界,擴大舒適圈。未來光大水務將輕重并舉,推動運營服務產品化、服務產品品牌化、品牌產品市場化,同時,海內外協同發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實現更快更好“走出去”。
廣東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焱表示,水務行業經歷了大規模建設、跑馬圈地后,從相對粗放發展到現在重點聚焦技術創新、精細化運營、產業鏈延伸及業務多元化發展。粵海水務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積極開展技術、產品應用創新,比如聚焦新型陶瓷膜材料研發與應用,為短流程水處理工藝開發、老舊自來水廠/污水廠改造、工業廢水組合工藝提供原創性材料、技術與工藝儲備,就是突破創新的重要表現。
中國水環境集團總裁助理兼工程技術中心執行主任龐洪濤表示,中國水環境集團“因水而興,向水而為”,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與工程實踐,推動綠色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他巧用竹子的生存策略類比環保行業發展路徑,竹子生長關鍵在根,企業需像竹子扎根一樣堅持長期主義,如此才能厚積薄發。
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志永提到,在市場收縮、行業內卷的行業背景下,中持股份接下來將減少To G業務,轉向有支付能力的To B業務,更多地聚焦“工業及工業園區”和“污水廠效率提升”項目,實現全面服務,局部收費。堅持樂觀主義、長期主義,以“科技+商道”、“環境+AI”雙輪驅動,重塑中持的未來。
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佟慶遠表示,越是行業動蕩時期,越要向內扎根,越是競爭復雜局面,越要專注價值創造。中建環能著力打造專注力,聚焦垂直場景開展技術深度耕耘;精心打磨產品力,推動產品實現從“可用”到“好用”的價值躍升;積極構建協同力,精準定位自身角色,促進凝聚行業共識。
水務行業正全方位經歷智能化洗禮
從基礎設施的智能升級,到管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水務行業正全方位經歷著智能化的洗禮。然而,在擁抱智能化的過程中,如何順勢而為、實現產品與服務的迭代升級,成為眾多企業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會議現場
E20環境平臺智能規劃中心AI解決方案總監戰凱作了題為“兩山智聯視頻智能V2.0(大模型版)——‘快而準’的視頻智能安全管控”的發言?;诙嗄B大模型推動視頻智能變革升級,在兩年前E20推出的“兩山智聯視頻智能 V1.0”基礎上,戰凱現場重磅發布兩山智聯™R視頻智能系統v2.0(大模型版)。該產品具備顯著特點:“準”,算法能力工程化,內置豐富產線,效果優良且周期短;“活”,支持零代碼AI技能編排,可靈活適配現場管理需求;“簡”,能實現快速部署、即裝即用。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系統解決方案中心主任、博士、教授級高工曹斌作了題為“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以‘預測性維護’為核心的設備管理智能升級”發言。應用AI技術,讓設備管理更專業、更精細、更省錢。E20致力于推動設備運維的智能進階,推出了兩山智聯®設備智能運維平臺,一站式助力客戶實現設備智能運維。它以數據驅動為核心,300+AI智能算法、大量的閉環故障案例庫、50+國際振動分析專業工程師及大數據分析為工具,通過行業知識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效融合,構建多行業、多設備類型、多零部件、多故障類型等算法模型,實現故障的精準研判。針對設備投入高、看護難、能力弱問題,兩山智聯云設備智能運維平臺貫穿數據采集、邊緣計算、信息傳輸、故障報警、診斷分析等環節,借助強大算法引擎,實現分析設備的狀態劣化趨勢,可以出具診斷結論及建議,統計設備運行情況,給出檢維修優化策略等功能。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