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發展報告(2024)》發布 解鎖體系化智能化發展新路徑
摘要:《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發展報告(2024)》深度聚焦2024年公共資源交易理論發展與創新實踐,為持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前瞻洞察。
4月1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學院、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公共資源交易研究中心以及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編制的《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在京正式發布。報告深度聚焦2024年公共資源交易理論發展與創新實踐,為持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前瞻洞察。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叢虎(右一)與廣聯達副總裁布寧輝(左一)共同發布報告
作為行業發展的權威指南,今年是《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發展報告》連續第四年發布?!秷蟾妗饭灿?6萬字,通過八大章節,深入探討了2024年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前沿理論、核心政策、創新實踐、典型案例及國外發展趨勢。特別是圍繞體系化與智能化,不僅全面展示了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體系化轉型升級的諸多成果,更強調要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BIM等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建設。
構建完善中國特色公共資源交易體系
黨的二十大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統一規范、信息共享的招標投標和政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采購等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實現項目全流程公開管理”。
《報告》指出,我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和體制改革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制度規則滯后、主體責任不落實、交易壁壘難破除、市場秩序不規范”等頑瘴痼疾。新時代新發展新要求下,如何構建起適應公共資源交易實踐的中國特色理論體系、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和治理工具體系,是行業各方的重大課題。
《報告》深入分析了中國特色公共資源交易體系的構建與完善。理論體系方面,宏觀層面的基礎理論已經成熟,中觀層面的運行理論正在逐步完善,微觀操作層面的理論初具雛形,特別是由中國學者提出的“需求溢出”理論和“交易價值”理論成為行業重要的理論遵循。制度體系方面,基于系統化、整體性的視角,建立起“引領性的基本框架制度—專業性的交易運行制度—評估性的政策功能制度—保障性的監督管理制度”等邏輯體系。組織體系方面,通過組織領導機構、監管組織、服務組織的重構,形成了決策權、監管權和執行權之間的相互制約又相互配合的組織體系。治理工具體系方面,不斷強化管制類的政府治理工具,發展與完善激勵類的治理工具,適度發展自愿類的治理工具,大力強化技術類的治理工具廣泛應用。
熱點專題透視行業最新研究成果
數字時代,以人工智能、大數據、BIM等創新型技術,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是公共資源交易的鮮明底色。國家積極鼓勵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借助創新技術應用,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秷蟾妗穼iT設置人工智能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章節,從人工智能的理論介紹、現行制度或政策、實踐創新等多個維度,分享探索人工智能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探索創新與實踐。
《報告》指出,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引入AI技術,打造行業AI大模型十分必要。AI可廣泛應用于公共資源招投標全流程各環節,能夠有效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增強透明度、輔助監管、優化服務,推動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現代化和智能化發展。
針對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引入AI技術時可能遇到的問題與挑戰,比如算力不足的問題、行業數據匯集問題、數據安全與確權問題、模型地區適用性問題等帶來的沖擊,《報告》提出了全面系統的建設性意見,強調圍繞頂層設計,構建守正創新的技術生態;培育復合人才,適應科技浪潮下的業態重塑;轉變傳統觀念,推動技術賦能下的先破后立;強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確保技術可靠性并持續優化;強化政策支持與跨部門協作;地方積極參與開展政策試點;龍頭企業推動,技術創新驅動;研究理論前瞻,促進領域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聚焦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人工智能、深化監管、數據要素應用、市場化改革等熱點與難點問題,形成多個專題研究報告。除了人工智能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外,還包括公共資源交易新型監管體制建設、統一大市場下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公共資源交易金融服務平臺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數據授權運營等專題內容,進一步開拓視野、啟迪智慧。
創新案例領航行業高質量發展
公共資源交易在我國要素市場化配置發展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樞紐作用。2024年,全國各地在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轉型、新型監管體制機制創新、數據治理與創新應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
例如,在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轉型方面,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打造“全鏈條服務”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有效促進了公共資源交易配置效率和效益雙提升;深圳交易集團構建陽光采購平臺,提供功能全面、采購自主、成本低廉、實時管控的交易服務,“一站式”滿足各方交易主體的需求。監管體制機制創新方面,貴州省建成公共資源交易“全省一張網”,實現機制暢通、系統聯通、數據融通,并借助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開創了“數據賦能 全程智控 公平高效”智慧監管創新模式。數據治理與創新應用方面,上海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通過統一數據標準、加強數據整合、提升數據質量、強化數據安全等措施,促進了數據的高效利用;廣州交易集團打造數據飛輪,創新數據應用,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釋放,引領平臺數智化轉型新模式。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海南省創新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構建“機器管招投標”系統,有效提高了招投標效率,降低了招投標成本,防范了招投標風險。此外,西藏自治區大力推動實現“全區一張網、區域一張網、全國一張網”,為區域間協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深入探索礦業權熔斷新機制,積極在礦業權交易中設置價格閾值,先行先試為全國礦業權市場提供了可復制經驗。山西強化制度創新,推動數字賦能,構筑起嚴密的內控體系、規范的權力運行機制,助力風清氣正成為行業新常態。
《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公共資源交易研究中心主任王叢虎指出,公共資源交易作為公共管理的重要內容,既是市場配置公共資源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秷蟾妗泛w重要領域與重要話題,前沿性、學術性、重要性并舉,致力于構建中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必將成就公共資源交易事業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偉業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袁琳)
責任編輯: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