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用法治為“一江春水向東流”護航
摘要:日前,記者從四川省人大常委會舉行的《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動員會上獲悉,新一輪執法檢查4月至5月開展,四川以實際行動切實推動長江保護法全面有效實施,不斷夯實綠色發展基底,持續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中國發展網訊 王澤勇 記者王進報道 四月的巴山蜀水,繁花似錦,碧水藍天。站在有著“萬里長江第一城”之稱的四川宜賓長江“零公里”處,極目望長江,只見一江清水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奔向遠方……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全長6300多公里,全流域涉及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橫跨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保護好長江,2021年3月1日,全國人大制定出臺了我國第一部江河流域專門法律——《長江保護法》,為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四川,近年來堅持法治引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護航一江春水綿延后世、永續東流。
日前,記者從四川省人大常委會舉行的《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動員會上獲悉,新一輪執法檢查4月至5月開展,四川以實際行動切實推動長江保護法全面有效實施,不斷夯實綠色發展基底,持續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法治引領 筑牢護航基石
四川作為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建設核心區,有著千河之省的美稱。豐富的水資源環境一方面造就了巴山蜀水的迤邐風光,同時也給四川帶來了艱巨的守護重任。對此,四川在嚴格落實《長江保護法》之際,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不斷探索出臺地方性法規,織密保障體系。
例如,創新跨區域協同立法,出臺《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赤水河流域共同保護的決定》《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云貴川赤水河流域保護立法成為全國第一部地方流域共同立法;此外,還出臺嘉陵江流域保護立法,成為生態環保領域第一部川渝協同立法。
不僅如此,近年來,四川還出臺《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四川省河湖長制條例》等一系列法規,為“一江清水”構建全方位法律保障。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據悉,自2021年《長江保護法》實施以來,四川長江流域200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連續兩年保持100%,較2021年提升4個百分點,長江干流、嘉陵江、涪江、渠江等主要跨界流域水質穩定保持II類。
保護長江是一件久久為功的千秋大事。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是今年省人大常委會研究確定的一項重要監督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抓好這項工作”。
據介紹,今年四川長江執法檢查采取實地檢查、分組檢查、委托檢查,與隨機抽查、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明確提出執法檢查要緊扣法律規定、要堅持問題導向、要抓好問題整改。
嚴格執法 “零容忍”守護碧水清波
“你看,好多魚哦,它們游過來了。”在宜賓合江門,一群游客正在投喂長江野生魚。“一直聽說在這兒可以投喂長江野生魚,今日終于如愿了。”來自成都的李女士開心的說。
把長江野生魚養成了家魚,這是對四川扎實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最好注腳。
法律的生命在于執行。近年來,四川以“零容忍”的態度加強長江流城生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普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2128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131起,移送涉嫌犯罪144起。
值得一提得是,為全面貫徹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四川成立了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廳際協調機制。深入開展“漁政亮劍”“春、秋季護漁區域會戰”等專項執法行動,緊盯重點禁捕水域、重點涉漁場所和重要時間節點,堅持水上打、陸上管、市場查,堅決斬斷了“捕一運一銷”地下黑色產業鏈。自2021年以來,全省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90萬人次,查辦法漁違法案件1.7萬件。
“守護長江,就必須要抓好污染源頭。”據四川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入打好長江流城污染防治攻堅戰,四川系統推進長江干流保護和小流城污染治理,長江干流連續8年達II類。
據介紹,近年來,四川開展入河排污口、工業園區、黑奧水體等8項專項行動,3.1萬個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溯源、整治率居全國前列,166個工業園區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配套,126條城市(含縣城)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長江總磷濃度較2020年下降14.88%,完成五輪尾礦庫排查和328個問題整治,在全國率先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累計建設“無廢城市細胞”1400余個,83個地下水國控點位水質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強化生態修復,繪就美麗四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清晨的陽光中,位于長江四川瀘州段的江面上,“瀘碧水1號”污染物接收船就正開展巡航作業。據了解,這艘流動的“環保衛士”每周都會如約而至,接收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守護著一江清水。
四川96.6%的水系屬于長江水系,地表水資源占長江水系徑流的1/3,流域面積接近長江經濟帶總面積的1/4。所以,對四川來講,守護一江清水,就不能只盯著江水本身,江水和兩岸的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為此,四川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出臺《四川省安寧河流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2022--2035年)》,在全國率先以流域為單元推進土地綜合整治,支持德陽市、成都市環城生態區、“9.5”瀘定地震災區等地率先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示范,截至目前,45個項目已累計投資89.2億元,完成整治規模40.6萬畝。
同時,嚴格“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地應用,持續優化環評審批服務,協調引大濟岷引水工程等重大項目環評順利獲批,探索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統籌協調的技術路徑與管理機制,建立“1+11”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體系。
近年來,著四川先后完成了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已累計修復324萬畝;高質量推進黃河上游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截至目前,生態保護修復面積349萬畝。
記者注意到,四川長江干流、赤水河等6條試點河流國家水生態連續3年被評估為優秀。全域推進美麗長江建設,宜賓江之頭、銅缽河等4個河湖入選全國美麗河湖秀常例。
“去年底,省委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四川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委進一步加強長江四川段保護治理提出了具體要求。”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執法檢查,目的就是要督促各地各部門以長江保護新成效促進美麗四川建設。
長江奔騰不息,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四川正以法治為筆,以擔當為墨,書寫著新時代“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壯美答卷。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