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傾情傾力書寫幸福民政溫暖答卷
摘要:2024年,全市民政系統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馳而不息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主動擔當作為,交出了一份有力度、有溫暖的高質量民生答卷。
中國發展網訊 俞驊、姜存義 記者袁雪飛報道 高郵市民政局以“民生保障新溫度、公共服務新面貌、社會組織新作為”,傾情傾力書寫幸福民政溫暖答卷。在近日召開的全市民政工作會議上,市民政局局長趙小山指出,2024年,全市民政系統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馳而不息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主動擔當作為,交出了一份有力度、有溫暖的高質量民生答卷。
分類施策、多元供給,民生保障標注新溫度。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溫暖。2024年,全市保障各類困難群眾25.6萬人次,發放資金1.64億元;救助突發急難群眾3015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154.47萬元。持續推進低收入人口認定和動態管理認定為低保邊緣家庭79戶168人;推動上門服務,惠及困難群體2.6萬人次。兒童關愛鏈條更加緊密。聯合檢察院、教體、團委、婦聯等多部門,持續推進“夢想小屋”“愛心媽媽”“郵福童享”等兒童關愛品牌建設,多維度構建兒童關愛保障網絡。居家養老服務更加貼心。“手機APP+系統派單+系統結算”,為4萬名高齡、困難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全年服務工單數達49.44萬單,覆蓋率達18%,滿意率達99%。落實空巢獨居等困難老年人周探訪制度,完成1094名困難老年人和224名社會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為更多老年人提供了貼心溫暖的身邊、周邊、床邊服務需求。
優化供給、合理布局,公共服務呈現新面貌。民生服務網絡更加健全。全市新建13個農村互助養老睦鄰點,2家頤養示范社區、5家社區助餐點,1個城市公益性公墓,1個精神障礙康復社區,1家省級未保站。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000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50張,實施30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改造提升6家小型養老機構、5家鄉鎮未保站。專項社會服務更加可感。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婚姻登記“全省通辦”85件,“跨省通辦”46件,高效辦成一件事”1957件。殯葬機構減少延伸服務項目19項,降低或免除費用4項,優化服務174項,治喪成本降幅達30%。地名文化建設更加亮眼。圓滿完成“深化鄉村地名服務 點亮美好家園”省級試點任務,國家地名信息庫修改數據350余條,多媒體信息補充130余條。出臺《高郵市第三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收錄30條高郵歷史悠久和底蘊豐厚的老地名,其中古碼頭3個,水利樞紐3個,閘壩17個,港口5個,渡口1個,涵洞1個。子嬰閘和平津堰入選2024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公示名單。
創新機制、協同治理,社會組織展現新作為。社會組織培育更加靠實。全市6家社會組織成功通過4A等級評估,覆蓋率達51.69%。啟動高郵市第五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共投入100萬元,29個民生類公益項目成功入圍。建成“高郵市行業協會商會之家”,為468個社會組織提供幫辦代辦服務822次。社會組織作用更加明顯。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形成行業發展研究報告8篇,政府部門采納意見建議13項。舉辦交易會、展覽會、博覽會、洽談會8次,累計達成意向金額3780萬元。幫助招商引資落地項目5個,其中達成意向金額9350萬元。在“千社萬崗”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專項行動中,31家社會組織面向高校畢業生發布就業崗位49個,實際招聘56人,發布見習崗位3個,實際招收6人。慈善事業發展更加有力。連續21年開展“5.19慈善一日捐”活動,全年募集慈善資金3735.64萬元,支出救助資金2971.24萬元,實施慈善項目51個,救助困難群眾3.3萬余人次。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