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前進區:“三呼三應”切實辦好群眾微實事
摘要:佳木斯市前進區港灣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極探索務實有效的服務民生做法,以“三呼三應”工作法為抓手,打通問題反饋、矛盾化解、便民需求3個綠色通道,用實際行動辦好群眾身邊的“民生微實事”,做實“家門口”治理,深受居民群眾的好評。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袁小峰報道 近年來,佳木斯市前進區港灣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極探索務實有效的服務民生做法,以“三呼三應”工作法為抓手,打通問題反饋、矛盾化解、便民需求3個綠色通道,用實際行動辦好群眾身邊的“民生微實事”,做實“家門口”治理,深受居民群眾的好評。
“有呼必應”,問題解在“家門口”。創新“書記直通車”制度,每周組織1次社區黨委書記及社區包聯干部接待日活動,構建起“雙軌并行”立體化服務網絡。線下,采取現場交流固定說、社區定點接待說、登門入戶說等多種方式開展,以現場辦公形式,社區黨委書記與居民圍坐在一起,在拉家常式的溝通中了解民生痛點。線上,充分利用網格群等渠道,打造“線上發聲、線下落地”服務模式。居民只需在網格群里留言,就能第一時間得到回應。這種“零接觸”服務模式,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反映問題、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近期,轄區內一位獨居老人反映家中水管老化漏水,社區黨委書記帶領維修人員上門檢修,當天就更換了管道,老人感動地說:“社區書記親自上門解決問題,讓我們心里暖暖的。”
自“書記直通車”制度實施以來,累計收集居民訴求27件,現場解決問題27件,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拉近了社區黨組織與居民的距離,更成為推動社區治理精細化、精準化的重要抓手,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更有力度。
“一呼百應”,組織建在“家門口”。深耕微網實格,將黨組織服務觸角延伸至居民樓院,精心選聘一批有威望、有熱心、有能力的樓棟長、單元長、熱心居民、“五老”人員和退休黨員等擔任微網格員。充分發揮“熟人治理”的獨特優勢,通過困難共解、矛盾共調、信息共享,調動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某老舊小區微網格員周阿姨在日常走訪中發現3單元樓道堆積大量紙殼,存在消防隱患,立即通過“專+微”聯動機制,聯合社區網格員清運,僅用2小時就打通了消防通道,居民紛紛點贊:“周阿姨敲敲門,問題解決真省心!”
依托綜合治理工作站和矛盾糾紛調解窗口,邀請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兼職調解員等骨干力量成立港灣“齊心解”調解品牌,常態化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調解和法律援助、普法教育、心理疏導等“前端式”服務89人次,將矛盾化解在基層。今年3月,某小區因裝修噪音引發鄰里糾紛,微網格員第一時間上報至矛盾糾紛調解窗口,兼職調解員與社區網格員立即入戶調解,既講法律規定又做情感疏導,最終成功化解鄰里糾紛,真正實現 “小事不出樓、大事不出社區”。
“即呼即應”,力量聚在“家門口”。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生活圈,通過暢通需求通道、凝聚多元力量,讓基層治理服務精準觸達群眾。針對高齡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專門組建“暖心幫辦團”,提供代買藥品等“一對一”服務。轄區獨居老人張大爺通過網格電話求助稱急需慢性病藥品,社區網格員半小時內就將藥品送到家中,還貼心囑咐服藥說明,這類“家門口的極速響應”已累計服務特殊群體53人次,實現需求“一鍵呼叫、即刻回應”。
依托網格戶卡,全面摸清網格內有愛心、有專長的居民,按照專業特長組建便民服務隊、銀齡服務隊、醫療保健隊等8支志愿服務隊,建立積分管理機制,打造發布需求—團隊領辦—社區跟蹤—街道問效—積分兌換志愿服務閉環。65歲的退休電工李師傅加入銀齡服務隊后,接到網格群里張阿姨家電路故障的求助信息,1小時內就上門維修并拒絕報酬,最終通過積分兌換到充電寶。這種“服務有回報、奉獻有激勵”的模式,吸引256名有一技之長的居民主動參與,累計開展家電維修27次、健康義診3場惠及200余人次。
在積分管理機制推動下,志愿服務效能顯著提升,醫療保健隊每月上門開展“銀發義診”,累計為300余位老人提供血壓檢測、用藥指導;便民服務隊針對下水道堵塞問題,組建“排水應急小組”,3天內疏通5個老舊小區的排水管網。自服務閉環運行以來,網格內民生訴求響應時間縮短40%,服務滿意度提升至98.9%,真正實現“群眾吹哨、團隊報到、服務到位”的家門口治理新模式。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