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21年項目實施方案獲得批復
摘要: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從2000年就開始啟動,8年以來成效顯著。目前已經實現人工造林40.9萬畝,封山育林105.9萬畝,人工種草11.7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1474.9平方公里,易地搬遷20523人。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成靜報道 近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已經批復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21年項目實施方案,涉及7個區及京西林場。
據介紹,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21年項目計劃于今年3~5月份開工,2022年6月底前完工,建設地點為門頭溝、房山、昌平、平谷、懷柔、密云、延慶7個區及京西林場。建設內容及規模包括困難立地造林1萬畝、封山育林25萬畝、人工種草3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326.7平方公里等。這幾項建設內容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其中,困難立地造林即針對雜灌分布、土質貧瘠、地被覆蓋度較差的山地地塊,采用自然式混交種植方式,栽植側柏、油松、五角楓、栓皮櫟、山杏、黃櫨等鄉土適生樹種,增加林分層次,增強山區生態系統穩定性及碳匯能力。
封山育林主要包括禁封和人工促進更新。禁封主要是采用定期封山、人工巡護、設置圍網等措施,防止人為活動對森林的破壞;人工促進更新主要是采用割灌除草、間株定株、修枝撫育等技術措施促進林地天然更新,提高林分質量和林木蓄積量。
人工種草采用林草復合種植的方式,在林下天窗及林分未郁閉區域,因地制宜栽植蒲公英、板藍根、黃芩、藿香等適用藥草及二月蘭、紫蘇、紫花苜蓿等地被花卉,既能豐富林地生物多樣性、提高地被覆蓋度,又能增加當地農民收入。
小流域綜合治理主要通過修筑防護壩、擋土墻,清理河道、溝道,以及種植水保林等措施,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據了解,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從2000年就開始啟動,8年以來成效顯著。目前已經實現人工造林40.9萬畝,封山育林105.9萬畝,人工種草11.7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1474.9平方公里,易地搬遷20523人。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