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大項目 正文

《求是》刊發文章指出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2022-01-19 18:01 中國發展網
數字經濟

摘要:我國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2022年第2期《求是》雜志刊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題為《大力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文章。該文章指出,我國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文章指出,我國擁有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完備產業體系優勢,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數據資源規模龐大,產業數字化轉型場景豐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將催生更大規模、更加多元的內需市場。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8%,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文章用翔實的數據表明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全球領先。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數字消費、數字產業等快速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全球領先,在“寬帶中國”戰略等重大政策推動下,高速寬帶網絡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網絡。截至2021年11月,已開通5G基站139.6萬個,占全球5G基站總數超過70%,5G終端用戶達4.97億。我國信息通信技術正在實現從“跟跑”、“并跑”向“領跑”轉變。數字消費市場規模全球第一,我國網民規模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6月已達10.11億,龐大的網民規模奠定了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十三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速達11.6%,連續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2021年1-6月,全國網上零售額達61133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0263億元。數字產業快速壯大,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我國數字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帶動了數字產業持續迭代、快速增長。近6年來,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躍升至第12位。“十三五”期間,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從4.28萬億元增長到8.16萬億元,年均增速13.8%,遠高于年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

“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該文章明確,新型基礎設施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全面發展的必要物質基礎和關鍵支撐。我國要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光纖網絡擴容提速、5G商用部署和規模應用,構建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抓緊在全國建設10個左右數據中心集群,加快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全面發展融合基礎設施,加速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重點在工業、交通、能源、民生、環境等方面開展建設,逐步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融合基礎設施。前瞻布局創新基礎設施,超前布局科學研究設施,提升技術開發設施,建設創新創業服務設施,支撐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協同、先進、開放、高效的創新基礎設施體系。

據了解,從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來看,受信息產業供給側改革驅動,一些前沿的技術正在推動傳統數據中心迭代升級,而新一代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標準也趨于低碳化、集約化、智能化和服務化。2021年全國低碳日,業內首個綠色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方案面世。該方案倡導者中科曙光通過“液冷”等前沿技術應用與創新,構建了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系統性節能減排解決方案,實現了計算資源的高密度集約化部署、智能化運維,并可提供從規劃、建設到管理、運營的一站式服務。為數據中心綠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夯實了基礎,為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提供了底層支撐。

《求是》刊發文章配發中國科學院提供的2021年11月拍攝的曙光公司液冷計算節點,能夠將數據中心能效比PUE降至1.1以下。

《求是》刊發文章配發中國科學院提供的2021年11月拍攝的曙光公司液冷計算節點,能夠將數據中心能效比PUE降至1.1以下。

文章表示,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對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須以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為戰略支撐,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數字紅利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為根本目的,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筑牢數字安全屏障,構建數字合作格局,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責任編輯:崔立勇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