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國經濟保持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十四五”時期加速培育若干未來產業
摘要:孟瑋表示,從發電量看,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19%,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21.1%、0.5%、18.8%、30.9%和14.1%。3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17.4%。從用電量看,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1.2%。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郭丁源
4月19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4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了今年一季度發用電和投資項目審批等工作進展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孟瑋表示,從數據來看,我國經濟保持了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一季度實現了良好開局。
瞄準汽車消費升級企業開足馬力生產 4月15日,在浙江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福田采埃孚嘉興工廠,工人們在汽車變速箱生產線上緊張工作。今年一季度,該工廠完成銷售8.2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十四五”期間,該工廠將瞄準國內商用車消費升級大趨勢,持續釋放產能,不斷向百億工廠目標前進。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
用電量同比增21.2%
核準“3+1”機場意義重大
孟瑋表示,從發電量看,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19%,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21.1%、0.5%、18.8%、30.9%和14.1%。3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17.4%。從用電量看,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1.2%。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6.4%、24.1%、28.2%和4.7%。分地區看,全國14個省(區、市)用電增速超過20%,其中湖北、西藏、浙江、廣東、云南5個?。▍^)增速超過30%。3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9.4%。
從投資項目審批情況來看,一季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6個,總投資454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和高技術等行業。其中,新建西藏隆子、定日、普蘭3個機場及拉薩機場第二跑道改擴建工程項目,稱之為“3+1”機場項目,項目總投資超過136億元。“3+1”機場均位于西藏邊境地區,項目的實施對于完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善邊境地區對外交通運輸條件、滿足當地人民群眾出行需求、提升應急救援保障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不斷鞏固經濟恢復基礎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數據。孟瑋表示,綜合分析,一季度經濟運行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穩定恢復的態勢。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我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提高了0.3個百分點,這表明,國際社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前景進一步看好。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是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剔除季節性因素后,較去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過去兩年平均增長5%,這反映了我國經濟已從疫情影響中穩定恢復。從其他一些主要指標看,生產持續改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5%,環比增長2.01%。需求加快回暖,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25.6%、33.9%,環比分別增長2.06%、1.86%。
二是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新動能加快成長,一季度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39.9%、31.2%,比整體規上工業高了15.4個、6.7個百分點。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前2個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8倍。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一季度,31個省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有17個省份規上工業增速在20%以上,有22個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0%以上。
三是改革開放縱深推進。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出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場活力不斷提升。3月份,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指數達到58.5%,非制造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3.7%。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外貿外資較快增長。一季度以人民幣計價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9.2%,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9.9%。
四是民生保障扎實有力。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13.7%,其中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穩步提高,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有序推進。
同時,孟瑋也分析說,當前經濟運行總體上仍處于恢復發展期,一些經濟指標的同比呈現高速增長,與去年同期基數低、今年春節就地過年工作日增加等帶來的不可比因素有關。當前,全球疫情和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恢復也不平衡,一些行業企業恢復還比較慢,部分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中還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定力,堅定信心,正視困難,扎實辦好自己的事。
孟瑋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持續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變化,科學精準實施宏觀調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實施好結構性減稅等措施,做到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力度不減,落實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各項措施,繼續加強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服務,加強原材料等市場調節,緩解企業成本壓力,不斷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打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
加速培育若干未來產業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前瞻謀劃未來產業,這是國家面向未來特別是面向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
孟瑋表示,關于未來產業的背景,從國際看,近年來我們注意到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加強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先進制造、生物技術、先進通信網絡等前沿領域的布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前謀劃顛覆性、變革性產業發展,未來產業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從國內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新發展格局正在加快構建,對我國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國不容錯過的重要戰略機遇。
關于未來產業發展的特征,歸納有關智庫和專家的觀點,可以概括為四“新”。一是依托新科技。二是引領新需求。三是創造新動力。四是拓展新空間。未來產業將幫助我們不斷突破認知極限和物理極限,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拓展新的發展和生存空間。
孟瑋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提前布局并積極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此外,還要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加速培育若干未來產業。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