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十四五”多方位增強民生新福祉
摘要:在高等教育方面,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到2025年,全市新增本科院校1~2所、高職院校3~5所,高校在校生人數10萬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0%以上,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實現新突破。
江西省宜春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 韓林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十四五”時期,江西省宜春市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就業收入、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社保等方面實施一系列重大舉措,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進科教文體事業繁榮發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四五”期間,宜春市將緊緊圍繞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城市,著重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優質發展。在義務教育方面,確保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達到省定辦學條件標準,基本消除小學45人以上、初中50人以上大班額,基本消除55人以上高中學校大班額。在職業教育方面,啟動中等職業教育培基固本行動計劃,到2025年,建成A級中等職業學校2所、B級中等職業學校4所,其他所有中等職業學校達到C級以上標準。在高等教育方面,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到2025年,全市新增本科院校1~2所、高職院校3~5所,高校在校生人數10萬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0%以上,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實現新突破。
教育與文體事業齊發展,宜春市還將全力培育文化強市新優勢,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進古城古村、紅色文化遺址、非物質文化遺址項目建設,建設一批“非遺小鎮”,建成一批文化生態保護區;提升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標準,實現市縣工人文化宮、鄉鎮及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圈”。大力傳承溫泉文化、生態文化、好人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此外,宜春市還將充分發揮宜春紅色資源等優勢,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實施文化精品創作等重點工程,深入開展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打造一批有溫度接地氣的文藝精品。
實施健康宜春行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健康是每個人全面發展和實現幸福生活的基礎。“十四五”期間,宜春市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增加醫療資源,優化區域城鄉布局,做到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健全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著力推進“三醫聯動”改革;二是加強衛生健康體系建設,完善醫療服務布局及基礎設施條件,建成宜春市人民醫院二期、宜春市中醫院改擴建等項目;三是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力推進衛生城鎮創建,到2025年,力爭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比例達到80%,國家衛生縣城比例達到60%,國家衛生鄉鎮比例達到15%,省級衛生城市(縣城)實現全覆蓋;四是深入實施中醫藥強市戰略,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到2025年,力爭建成3~5個國家級重點中醫藥特色學科,新增一批省級、市級重點學科或特色???;五是推動“生態+大健康”產業與醫藥、康養、旅游等產業結合,大力發展“藥、醫、游、食、養、管”六位一體的“生態+大健康”產業,打造康養基地“全國樣板”。
同時,宜春市將大力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建設,持續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具體包括充分發揮公辦養老院的兜底保障作用,實施城鄉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強化社區功能建設,著力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突出護理功能的社區嵌入式養老院。支持養老機構連鎖經營居家和社區養老設施,發展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等服務。進一步提升醫養康養服務水平,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逐步完善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構建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堅持就業優先,提高保障水平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時期,宜春市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實施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創業、開發新經濟新形態就業、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等9大促進就業擴容提質行動,進一步健全覆蓋城鄉的全方位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保持城鎮新增就業基本穩定。到2025年,宜春市將建成創業孵化基地30家,城鎮新增就業19.4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零就業家庭保持100%動態清零。
同時,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持續優化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機制,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逐步縮小收入差距。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農村勞務經濟、電子商務、鄉村旅游,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十四五”時期,宜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期年均增長6.8%左右,保持與經濟社會發展基本同步。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穩住了就業,還要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十四五”期間,宜春市將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參保擴面長效機制,著力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等補充保險,健全工傷預防、工傷補償和工傷康復“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加快構建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醫療救助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等共同發展的多層次、全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加快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為重點、專項救助為支撐、急難救助為輔助、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
此外,宜春市還將健全以扶老、助殘、愛幼、濟困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制度,建成宜春市軍人休養院,推進兒童福利機構改造,提升宜春市精神病人福利院。加快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區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建設平安宜春、法治宜春,竭力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責任編輯:宋璟